11月17日,外語學院、文傳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在學術交流中心聯合舉行黨組織中心組學習活動。副校長段超參加了此次會議。外語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易立新主持會議。
與會同志結合自身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體會,圍繞報告中相關章節的重點研習,就各自工作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黨支部書記、處長孫曉麗,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內容的學習,就如何在外事工作和國際教育中以高水平對外交流助推學校雙一流建設分享了心得。副處長胡晶晶分享了在留學生管理與培養中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教育的工作設想。
文傳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陶喜紅提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及“數字化”建設,我們的辦學和人才培養要適應數字化轉型,統籌謀劃學科布局、專業發展、課程建設、實習實踐跟上“數字化”發展的步伐。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軍、副院長陳峻俊分別就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以及人文社科類專業推進文化自立自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進行了交流發言。
外語學院黨委書記戴迎峰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的學習體會,提出外語學科的教學必須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向,科研方面要主動破除學科壁壘,走向交叉與融合。副院長李敏杰及各黨支部書記分別就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和推進科研工作、課堂教學、學科和專業建設等進行了探討。
段超認為此次聯學活動站位高、思考深、做得實,讓工作上彼此關聯的單位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做到了互聯互通互鑒。隨后,他作了題為《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科研創新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輔導報告,重點闡述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內容,梳理了學校在科技創新方面1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肯定了成績,提出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及相應措施。他還分析了文傳和外語兩個語言類學院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要求兩個學院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對外交往交流等方面搶占更多高地,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則要在管理和服務中推進兩個學院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