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線上召開學習研究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學術會議暨中心2022年年會。
湖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喻立平,中共湖北省委講師團主任高天瓊,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高校思政課教指委副主任委員楊鳳城,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學科評議組成員王永貴,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廣州大學基地副主任吳陽松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網副總編鄭成宏編審,《探索》雜志副主編王慧編審,《決策與信息》雜志主編朱曉松編審,我校科發院院長覃瑞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金洲教授,以及中心研究員、研究生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心執行主任閻占定教授等主持。
會上,覃瑞教授、楊金洲教授分別致辭。閻占定教授介紹了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成員和取得的成就,感謝各位專家和領導的長期支持,希望今后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他表示,中心會再接再厲,為湖北省中特中心貢獻更多的民大力量和民大智慧。
楊鳳城、王永貴、喻立平、高天瓊、鄭成宏、吳陽松、王慧、朱曉松等8位特邀專家依次作了主題報告。他們或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百年演進做了一個思想式的梳理,指出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核心可以歸結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和“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兩大方面;或立足于新時代視域,從理論淵源、現實依據、主體維度這三個方面回答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何能行?為何能稱作行?為何能實現行?”的基本問題和內在關系問題;或充分論證了“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造福人民的理論”,并就如何構建造福人民的理論提出了建議;或深刻闡述了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并就如何發揮中特中心作用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宣傳闡釋工作提出了建議;或分享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中國共產黨100多年來的理論與實踐等近期關注的研究主題;或從價值指向、實踐方式等方面探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結構性優勢。會上還介紹了《探索》筆會欄目的特色及2023年重點選題,介紹了《決策與信息》雜志的主題策劃欄目以及具體選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