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社學院齊子通:潛心煉己筑基,躬行點滴育人
自2018年入職我校以來,民社學院齊子通副教授心懷教育情懷,致力教書育人,努力做“四有”好老師,用心用情為黨育才為國育人。

齊老師沉心科研,提升自身學術水平促進人才培養。他主持國家社科后期資助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多個項目。先后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篇(含權威期刊論文一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多項科研成果被中國社會科學網、鳳凰網、《中國歷史文摘》等網站期刊轉載,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學校青年教工讀書演講比賽一等獎。多年來,他在專業領域不斷深耕,提升自身學術水平,并將科研成果融入人才培養,深厚的學術素養為他傳授學生專業知識、開拓學生學術視野、提升學生科研能力提供了強大助力。
教師當以教學為先,這是齊老師遵奉的信條。他在教學工作中盡職盡責,努力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明燈。2019-2021年,他年平均工作量為344.67學時,連續3年評教為優秀。他重視將知識與實踐融合,每年都帶學生外出進行學術考察,在考察調研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視野。他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多次擔任學生“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社會實踐指導老師,多次擔任創新創業活動評委,所帶團隊曾獲國家級獎項1項,校級立項3項,院級立項2項,5人獲評社會實踐先進個人,齊老師也獲評校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
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也是齊老師的行動自覺。在2020年初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主動參與社區志愿工作,負責信息登記與物資分發,在繁瑣的工作中保持耐心和細心,為社區生活保障盡心盡力。在黨員下沉工作中,他投身社區服務,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下沉任務,并積極參加長江防汛武金堤巡守工作。他還利用自身專業所長,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參與撰寫了《荊州文脈理論研究報告》。在黨支部年終民主測評中,齊老師連續3年皆為優秀。
教育學院李永:立己達人,知行合一,教學共相長
從教十多年來,教育學院李永副教授遵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行合一,愛滿天下”的教書育人準則,盡顯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底色,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

教學中,李永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入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授課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中國教育思想史》課堂上,他運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主動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所授課程《中國教育思想史》、《教育社會學》多次在本科生評教中獲優秀。為提升教學能力,李老師還先后參加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與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聯合舉辦的教師發展高級研修班、學校與昆士蘭大學聯合舉辦的CLIL雙語教學培訓班。
在成長導師以及班導師工作中,李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多次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寒暑假社會實踐等,所帶團隊曾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獲國家級立項1項、省級立項2項、校級立項4項。他也多次獲評校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指導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4篇,指導研究生發表CSSCI來源期刊學術論文2篇,指導11名研究生獲得研究生學術創新基金項目。在任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秘書期間,他6次參與籌辦民族院校教學發展聯盟活動,為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搭建學習交流平臺。積極參與武漢市義務教育學校托管項目,促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
在科研工作中,李老師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6項,出版著作3部,在中英文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三等獎各1次,優秀獎2次。2022年入選首批“湖北省優秀青年社科人才”。豐碩的科研成果也為李老師向學生傳授科研方法、指導學生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增添了厚重的底色,并取得了好的育人成效。
科學研究發展院劉占勇:牢記初心使命,服務科研事業高質量發展
2013年入職學校的劉占勇老師現任科學研究發展院社科項目科科長,兼任民社學院研究生輔導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近10年來,他始終牢記做好科研管理與服務工作的“四大”初心使命,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校科研管理與服務的專業型、綜合型人才。

為充分發揮科研項目帶動整體科研發展的作用,劉老師牢記“提升重要項目牽引力”的初心使命,助力學校重要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和結項工作。在2020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的艱難時期,他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做好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組織申報工作,線上逐一對申請書進行審查,我校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出現形式和資格問題的單位,當年立項水平全國排名52位。在科研服務工作的助力下,近年來,我校社科類項目結項工作不斷發展,國家級項目結項鑒定“優秀”“良好”等次不斷增多。
為充分彰顯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功能,劉老師牢記“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初心使命,開創了我校科研幫扶新氣象。2015年,劉老師擔任“三萬”活動聯絡人,我校首次獲評“三萬”活動先進工作單位,他也獲評先進工作個人。2016—2017年,他擔任我校“1221”精準扶貧聯系村工程協調聯絡人,國家民委帶領中央九大媒體對我校社會服務工作進行了深度專訪和廣泛宣傳。
為進一步提升科研事業支撐學校綜合發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劉老師牢記“增強研究協同攻關”和“產出標志性科研業績”的初心使命,注重調動各學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助力我校省部級科研平臺和校級學術團隊的建設和發展,為凝聚起學校科學研究的力量盡了一份心力。
此外,劉老師立足本職工作,潛心科研,現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后期資助項目)1項,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2項;發表論文10余篇。
法學院王曉曉:循循引導,殷殷灌注,真情陪伴成長
王曉曉老師2019年入職我校。3年來,她承擔的4門本科生課程、1門研究生課程評教均為優秀;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1篇,在ESCI等英文期刊發表英文論文、案件評述2篇;獲批省部級課題2個、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項目2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2個、校級課程思政項目1個,且多已結項。教學科研均有出色表現的王老師,在育人方面更是自有一套可圈可點的方法,深受學生歡迎。

作為2103班班導師,王老師將教學、科研與班導師工作有機融合,力促學生成長。她針對法學文科屬性在班內定期舉辦讀書會,每次挑選兩篇優秀讀后感并向作者贈書。讀書會上,她分享了用手機備忘錄做筆記的方法,應學生要求分享了本學期《刑法總論》課程參考書目。數次讀書會之后,同學們已基本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了思維導圖、巧記筆記的方法,并對法學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興趣。
為了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比較研究的視角和嚴謹的學術態度,王老師依托高端外國專家引進項目,與英國著名刑法學者Dennis Baker教授開展全英文《英美刑法線上研討》課程,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刑法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王老師依托湖北省人大項目和中央高校項目,讓學生參與其中,承擔整理資料、校對等力所能及的任務,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并將學生姓名寫入結項報告。簡單的科研訓練也讓學生了解學術規范,培養力求嚴謹的治學品質。
在生活中,王老師以真情守護學生,陪伴學生成長的每一步。她根據學生特點,給予每個人最合適的關心:與學生相約民大節,共同感受民族團結的氛圍;與班委聚餐,了解班級學生近況;鼓勵和關懷有需求的學生群體,時刻把握學生心理動態;還會應學生要求對其學業、英語進行指導和督促,時刻將學生訴求放在心上。
資環學院瞿軍:以育人為己任,深躬力行助學生成長
自2018年入職以來,瞿軍老師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遵從為師者的使命,立足三尺講臺,積極拓展第二課堂,重視學生科研素質培養,全力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以育人為中心,瞿老師積極探索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道路。他組織本科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批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與校級項目各1項;依托大創項目,指導本科生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論文2篇,獲發明專利授權1項;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獲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1項;認真教學,曾獲校級助教講課比賽二等獎,指導學生獲評校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瞿老師也因此榮獲了湖北省優秀指導老師獎。此外,他擔任導師的本科生中有多人保研至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指導的本科生譚永昊獲得校學生標兵和湖北省長江學子等榮譽。他還帶領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自己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生依托項目發表TOP SCI論文2篇。
以學生為主體,瞿老師時刻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他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悉心關懷學生成長。作為班導師,他經常走訪宿舍,一對一與學生交流談心,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積極開展學業落后學生的學業幫扶工作,并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反饋;關心幫助學生升學就業,開展相關指導,提高畢業生升學和就業信心,并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直接推薦多名同學成功就業。
瞿老師嚴謹治學,潛心科研,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更好地擔當育人使命提供了強大助力。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校級教研項目3項,省級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