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了我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王獻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王方軍研究員團隊在蛋白質復合物質譜分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Ultraviolet Photodissociation Mass Spectrometry Captures the Acyl Chain Length-Dependent Conformation Dynamics of Acyl Carrier Protein。我校化材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謝沅芝為論文第一作者,大連化物所劉哲益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王獻教授與王方軍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中南民族大學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

193-nm紫外激光解離探究構象動力學。王獻教授課題組供圖
該研究采用非變性質譜(nMS)與193-nm紫外光解離(UVPD)聯用技術,對酰基載體蛋白(ACP)的活化過程及與不同鏈長脂肪酰基的分子互作機制提出新見解。該研究通過nMS與193-nm UVPD聯用技術,成功實現了對酰基化ACP不穩定中間體的選擇性捕獲及其構象動力學特征的高靈敏度表征。研究發現,酰基鏈首先插入ACP的疏水性亞口袋I中,直到當其鏈長超過10個碳原子(大于C10),過長的疏水碳鏈會發生彎曲并進入亞口袋II。Phe50和Ile62兩個關鍵氨基酸位點在調節ACP疏水口袋尺寸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而Loop I及Thr64-Gln66區域對于穩定長酰基鏈(C12-C18)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不僅為從分子層面上提出了ACP對酰基鏈長度調控機制的新見解,也為合理改造ACP結構以提高目標脂肪酸(如中鏈脂肪酸,C8-C12)的生物合成效率提供了理論指導。
據悉,王獻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質譜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重點關注蛋白質復合物、代謝組學及環境分析質譜研究。在J. Am. Chem. Soc.、《中國科學》等期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論文,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8項,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湖北省重點研發項目等10余項科研項目。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5c0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