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16 日,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園區內洋溢著青春與熱情,一場意義非凡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在此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南民族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校團委攜手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共同舉辦,以 “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為主題,在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青春力量,同時推動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高質量建設,加速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進程。
活動當天,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桂孫來,實驗教學與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潘澤江,團委書記徐其濤,黨委宣傳部龍華等,與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主任吳勝兵、高級農藝師何承斌、高級獸醫師彭睿等一同出席,與來自中南民族大學的各民族師生代表共襄盛舉。
活動伊始,中南民族大學實驗教學與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潘澤江致辭,他強調了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鼓勵同學們積極投身現代農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隨后,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主任吳勝兵穩步走上舞臺,聲音洪亮地宣布:“本次活動,開幕!”其話音剛落,現場掌聲雷動,歡呼雀躍。

共植“同心”樹,民族團結情更濃。各民族師生代表共同種植了一棵“同心”之樹。通過挖坑、扶樹、培土、澆水等一系列工序,象征著民族團結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桂花樹在園區內扎根。

56個民族的大學生代表身著傳統服飾,帶來了精彩紛呈的開場節目,有傣族和蒙古族舞蹈和土家族歌曲,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性、多樣性和團結精神。

在“民藝農情秀”環節,各族學生分組參與了圍繞農耕文化、農業科技、生態保護等主題設置的有獎競猜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笑聲不斷,進一步加深了各民族間的交流與理解。


探秘農業科技寶庫環節,同學們參觀了“憫農園”農耕文化長廊、農作物品種展示塔、院士專家風采展示長廊、田間農作物等展示區,了解了油菜、小麥等農作物的種植技術、生長周期和品種特點;運用AI智能耳機、AI+農業多模態模型,實現了研學講解、互動交流、安全警示等功能;觀摩了無土栽培技術、智能灌溉系統、農業大數據等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成果,深刻領悟到現代農業背后的科學奧秘。

活動尾聲,56個民族的代表們身著傳統服飾,在油菜花海翩翩起舞,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全體參與者進行拍照留念和航拍大合影,美好瞬間在這一刻定格。


中南民族大學將繼續攜手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深入發展,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