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考察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情況,驗收各團隊項目成果,9月14日下午,經濟學院舉行了2023年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成果答辯。本次答辯邀請經濟學院教師馬宏、李先玲、閔銳、安樹庭、熊岳煒擔任評委。

(攝影記者:陳藝溢 編輯:吳培元)
經過初審,最終共21支團隊參加答辯,各團隊以PPT匯報形式進行項目論述。項目選題包括追尋紅色文化、關注家鄉生態、企業持續性創新、綠色信貸、邊境貿易、參與支教助力公益等。其中,項目《綠色信貸促進企業持續性創新:競爭性意識與企業多樣性》從高管競爭性視角和行業管制視角探究綠色信貸對企業持續性創新的影響,選取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云南云景林紙兩家企業作為案例進行針對性分析,豐富了綠色信貸對企業創新的探究;《武漢居民對智慧社區健身中心認知情況分析與付費意愿調查》項目團隊基于樹立健康理念、國家重視程度、技術發展進程三個方面,從用戶需求端入手,選取武漢市作為調研地點為將來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在非試點地區的推廣提供決策支持,具有時效性與實用性;項目《“遠山長,曉山青”—大學生暑期志愿支教實踐》對支教夏令營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分析,剖析了鄉村教育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對策;項目《“益”“支”螢火蟲》詳細介紹了支教活動的主題、準備工作與活動內容,同時對當地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

團隊展示結束后,評委們從選題角度是否貼合時代、問卷設置是否清晰易懂、數據采集是否真實準確、項目書內容是否完整明確以及匯報計劃書是否撰寫規范等角度對同學們的實踐成果進行評價,并對實踐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在15號樓741教室分會場,閔銳老師肯定了各項目團隊的學習積極性與鉆研熱情,表示本次答辯各項目團隊準備充分,整體效果良好,但在項目主題提煉以及素材整理總結方面還有待提升。她建議同學們要擴充知識儲備,加深問題導向意識,深入探究項目主題背后的科研意義,注重研究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努力取得真實有效的實踐成果。

本次答辯活動充分展現了經濟學院學子深入鄉村、投身實踐的進取態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扎根實際突破創新,對強化經濟學院實踐育人實效,推動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