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建設是高等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11月17日下午,經濟學院余利紅博士在10號教學樓603教室講授了一堂精彩的《國際經濟學》課程思政公開課。經濟學院國貿教研室主任書記張娟副教授、揭子平博士到場交流。

余利紅老師圍繞《國際經濟學》課程第八講“全球經濟中的企業:出口、外包與跨國公司”專題進行講解。首先回顧了內部規模經濟引發產業內貿易的理論;接著,用理論模型解釋出口企業由于面臨貿易成本,其在國外的價格加成要低于國內市場,而這種正常的差別定價行為往往被認定為“傾銷”,可能引發反傾銷措施。然后以“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傾銷行為”為題進行深入的案例探討,以“中國為何成為了反傾銷的最大目標國”的提問展開,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充分的論據來對“反傾銷”的經濟合理性、反傾銷的合法性、中國遭遇高比例反傾銷的具體原因及如何從國家、行業、企業層面去應對等問題進行層層剖析。余老師通過將基本理論模型和現實案例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
據悉,《國際經濟學》是一門理論與政策性較強的課程,且針對國貿實驗班學生實行雙語教學,采用諾獎得主克魯格曼的英文原版教材和全英文PPT,余利紅老師利用大量涉及中國的案例及WTO、中國商務部等權威數據,有力地論證了開放貿易的理論邏輯及現實重要性,對有關中國出口威脅美國就業等錯誤片面言論進行有力批駁,這種有理有據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增強學生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自信及培養其全球視野等有重要作用。
經濟學院一貫重視課程思政建設,鼓勵老師們認真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南民族大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三全育人”理念。今后,學院將繼續支持老師們深入挖掘各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