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三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論壇在武漢舉行,該論壇由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主辦,武漢大學與湖北省民宗委承辦。國家民委專職委員(正部長級)秦宜智、湖北省副省長陳平、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央統戰部民族工作局局長華彥龍主持開幕,國家民委理論研究司司長陳首主持閉幕。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導師柏振忠受邀參會,并在分論壇上作報告。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理論與實踐”,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促進學術交流和對話,凝聚多學科多領域力量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論壇中,柏振忠教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研究》為題,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理論、經濟實踐、經濟方向、經濟策略四個方面進行匯報。在理論闡釋方面,柏教授團隊經數年努力已初步建構涵蓋3大主干、11個分支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濟學理論框架。其中,將該理論架構回歸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特別是將所依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概括為“多元一體”“兩個大局”“三者命運共同體”“四化同步”“五位一體”即“一二三四五”等觀點,得到了與會學者的普遍認同。而在實踐路徑方面,柏振忠教授提出,應從推進各區域各民族各階層之間共享發展成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各民族共同參與國家建設、推進民族地區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提升城市接納各民族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入手,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柏振忠教授的報告對于豐富和完善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有著積極意義,并將產生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