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經濟學院李波教授作為首席專家承擔的2020年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開題論證會在學術交流中心三樓第四會議室舉行。會議邀請湖北省扶貧辦原副主任、省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柳長毅、湖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易凌云、湖北扶貧辦政策法規處四級調研員董斌、中南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吳海濤教授、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顏廷武教授擔任評審專家。學校科學研究發展院院長陳強勝、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柯尊韜、科學研究發展院副院長耿新、經濟學院副院長熊芳以及課題組成員出席開題論證會。

科學研究發展院院長陳強勝主持開題論證會預備會,他對蒞臨報告會的各位校內外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同時也對課題組獲批湖北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表示祝賀。他指出,作為我校本年度3項湖北省社科重點項目之一,李波教授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承擔《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的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科學研究發展院將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湖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易凌云在預備會上進行致辭,她對于我校獲得項目立項給予高度肯定,并指出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易凌云指出要切實增強課題研究工作的使命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增強研究的實用性,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湖北省扶貧辦原副主任、省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柳長毅擔任專家組組長并主持開題論證會。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波教授在開題報告上向專家組簡要報告了湖北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重要意義、基礎優勢、困難和挑戰、對策建議,重點解決問題,并對項目重點解決問題、研究方案、調研計劃等方面做了詳細陳述。

專家組充分肯定了課題所具有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高度評價了課題組的研究設計,對課題組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努力給予了充分認可。與會專家結合課題研究內容依次發言,針對課題研究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提出了極具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吳海濤教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出發,界定了相對貧困與絕對貧困的概念,并從時間、空間及主體角度對貧困進行了比較,建議課題組從相對貧困的多維性出發,分別從8個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展開研究;顏廷武教授認為課題的展開需準確定義相對貧困的概念,用于更好地識別相對貧困人口,建議將課題的研究與新時期扶貧工作綱要和國家“六穩六保”政策措施有機結合;董斌調研員結合工作實際,從幫扶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建議在扶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保留扶貧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以此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易凌云副處長認為課題要以問題為導向,增強理論及現實意義,深入基層一線,突破扶貧工作中的難點、重點、堵點及痛點,并形成聯動解決的工作機制。柳長毅副會長總結了各位專家的發言,認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的研究需具備前瞻性、系統性、指導性和實用性,一是要制定現階段相對貧困人口識別的標準、程序和方法;二是要提出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建議;三是建議將課題研究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四是要尋找脫貧的內生動力,針對扶智、扶志、扶能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在與會專家主題發言后,陳祖海教授、張瑞敏教授、耿新副院長、熊芳副院長均對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內容、研究重點、預期成果等方面作了提出了見解,并與專家組進行了深入交流。
學院黨委書記柯尊韜作了總結發言,他感謝省委宣傳部將湖北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委托給經濟學院承擔研究,感謝學校科學研究發展院為經濟學院學術研究搭建重要平臺,感謝校內外專家對課題組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感謝課題團隊成員前期付出的辛勤努力。他認為課題研究具有“時機好、平臺好、團隊好”的有利條件,學院將全力支持項目的展開,并要求項目組成員在研期間繼續與有關部門和各位專家保持密切聯系,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力爭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并順利結項。(經濟學院甘天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