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級: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加強志愿服務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充分發揮社會實踐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徑的作用,引導團員青年積極投身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的偉大實踐,發揮青年學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生力軍作用,展現新時代青年的風采,學院在全院范圍開展 2021年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
二、參與對象
參與對象:經濟學院全體本科生、研究生
鼓勵家鄉鄰近的學生組建團隊參加,若不具備組隊條件,也可以個人參加。每支團隊成員不超過6人,每人僅可參加1支隊伍。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鼓勵學生就近、就便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三、活動內容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交流”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青年學子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要認真學習研討,結合“青年大學習”具體行動要求,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家庭所屬社區以及鄉鎮進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宣講,可采用家庭訪、基層宣講、新聞宣傳等形式。
(二)“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以學生專業技能為依托,在科學精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鼓勵學生參與社區防控排查、社會秩序維護、疫后心理疏導、醫護子女輔導、便民利民服務、關愛留守兒童、參加生產勞動、典型事跡宣講等實踐活動,為戰勝疫情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鼓勵學生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地區,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志愿服務活動。著眼倡導文明生活風尚,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宣傳科學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四)“七十周年校慶”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七十年風雨滄桑,七十年薪火相傳。2021年,我校將迎來70周年校慶,鼓勵學生通過采訪學校教職工、走訪校友,以及家庭成員中與學校有關聯的親友,挖掘建校以來的校園故事,回顧建校70年來學校發生的變化,切身感受學校的建設發展,以學生視角通過拍攝、收集與學校相關的圖文、影像資料,記錄70年的發展歷程。
(五)“禮敬中華,弘揚傳統文化”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探尋校內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博物館、檔案館、展覽館、紀念館等文化機構,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文化的現代發展;以家風家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為切入點,繼承中華文化精神烙印,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助力科研,實踐悟真知”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參與導師科研項目的形式,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民族地區發展、返鄉就業創業、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開展學術調研,學習應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大學生的學術思維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
(七)“風俗調研,傳承民族文化”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結合自身專業和學科專長,通過對家鄉進行實地考察,開展社會調研等方式,了解家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發展變化狀況,讀懂國情社情民情,記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俗,并深入探索背后的文化基因,理清文化傳承的深層次原因、傳承現狀以及發展意義。激發大學生建設美麗鄉村、 美麗家作貢獻。
(八)“服務社會,開展志愿行動”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青年大學生可通過開展支教、春運服務、關愛留守兒童、敬老愛老、社區服務、科學普及、權益維護、普法教育、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困難,體現當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
(九)“母校回訪,搭建交流平臺”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回訪初、高中母校,向初、高中生介紹大學階段充實的學習研究、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為向大學之路奮斗的學弟學妹提供建議和幫助,搭建民大學生與初、高中生溝通交流的平臺,展示民大學子的魅力與風采,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報考我校(詳細安排見招生就業工作處《關于開展2021年“母校回訪,搭建交流平臺”專項 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
(十)“重拾美好記憶,追尋芳香年味”專題社會實踐活動
“年味”是一桌熱騰騰的團圓飯,“年味”是家家戶戶貼窗花,貼對聯放煙花,“年味”更是一抹淡淡的鄉愁。通過春節期間的深度參與以及訪談老一輩,了解“老手藝”,過“傳統年”等,深入探究“年味”,實踐過程中可拍攝照片或短視頻進行記錄,感受中華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魅力。
四、活動任務
(一)圍繞主題開展實地調研活動,撰寫實踐報告。
(二)注重宣傳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根據實地調研情況,拍攝相關照片及短視頻,也可記錄投稿并發表的新聞報道內容,記錄家鄉景觀、文化風俗和調研歷程等。
(三)結合實踐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鄉村宣講;結合“四史”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實踐活動。
五、活動安排
(一)報名、審核階段(12月):
1.各團隊填寫《團隊項目成員信息匯總表》(附件1);
2.《寒假社會實踐團隊項目申報書》(附件2):電子版于2020年12月12日晚20:00上交,紙質版于2020年12月13日上午9:00—11:00交到15-927;
3.《寒假社會實踐安全告知書》(附件5):各團隊只上交1份電子版于2020年12月12日晚20:00上交,紙質版于2020年12月13日上午9:00—11:00交到15-927;
所有文件交予經濟學院創新創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處。
(二)實踐調查、撰寫報告階段(2021年1月-2月):
利用寒假實施項目計劃和方案,形成實踐(調研)報告及實現成果轉化。各團隊須保存活動策劃方案及開展活動的影像資料等,并于開學前完成實踐(調研)報告或學術論文的撰寫。
(三)評審表彰階段(2021年3月):
院級評優(2021年3月8日前,具體時間另行通知),隨后校團委組織終審,并最終評選出校級優秀團隊、優秀指導老師、先進個人和優秀組織單位(將根據各院宣傳程度以及活動參與度等進行評選)。
六.活動要求
1.各團隊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科優勢,通過返鄉調研等形式參與社會實踐,按照活動有關要求和時間節點,及時做好相關組織和材料報送(項目申報書以及成員信息表嚴格按照附件格式進行填寫)。
2.實踐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新媒體方式創新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3.鼓勵低年級學生走出校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對表現優異的團隊(個人)進行表彰,充分分享、傳播先進典型的優秀經驗。
4.杜絕學術不端、一稿多投行為。對于在“挑戰杯”“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競賽中已結題或獲獎,并且沒有取得新進展的作品,不予立項及評優;鼓勵參與“挑戰杯”等競賽的項目團隊繼續利用寒假開展項目調研。
5.堅持因地、因時、因人、因事制宜,結合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廣大團員青年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用好志愿服務、義務支教、社會調研、實習報告、創業實踐等多種形式,追求實效,將實踐成果落到實處,堅決杜絕形式主義。
6.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加強與社會新聞媒體的合作,積極宣傳實踐活動的動態和成果,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
聯系人:高老師
聯系電話:67841403
附件:
附件1: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團隊項目成員信息表.xlsx
附件2: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團隊項目申報書.docx
附件3: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團隊項目報告書模板.docx
附件4: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安全須知.docx
附件5:中南民族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安全告知書.docx
經濟學院
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