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一經推送即受到全網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該片以“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只為一個目標”為主題,采用宏觀視角、微觀表達的敘事策略,結合融合媒體時代的國際傳播特征與話語特點,真實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誰”這一問題。該片不僅使中國共產黨的崇高信仰和偉大精神在國際公眾中實現共情傳播,也給廣大中國人民群眾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動,特別是片中張桂梅老師的“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這句話振聾發聵,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揭示了教育戰線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使命情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重要一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和促進教育公平等民生舉措,是中國共產黨對于“人民至上”這一宗旨的生動詮釋。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近日#希望工程大眼睛當了二十大代表#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30多年前,“大眼睛”蘇明娟是交不起學雜費而面臨失學的上百萬名中國小學生之一。而今她有了余力,也發起設立了一項助學基金。從2018年至今,蘇明娟這項基金籌集了大約490萬元,參與建設了5所希望小學。從受助者到捐助者,從被黨幫助的人民成為幫助人民的黨員。正是我們黨始終堅守來自于人民這一初心,改變了千千萬萬個“蘇明娟”,讓無數農村孩子的命運得到改變。他們在接受“希望”的同時,也播撒下新希望的種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基礎在教育。”從人民中走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完美的詮釋了人民至上,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的偉大光輝形象。
中國共產黨植根人民。本次黨的二十大代表中,有一位被媒體譽為“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的劉發英老師。她是一名少數民族山區教師,在網絡助學的道路上已經走過17個年頭。她講到:“作為一名來自少數民族的山區教師,我感到格外振奮,同時也對我所從事的助學事業更加信心滿懷。我相信,隨著教育公平理念落地生根,‘山窩窩里飛出金鳳凰’將不再是少數人的幸運,教育發展成果將惠及全體人民。”在這17個年頭里,劉發英老師植根人民,滿懷愛心,哪怕遭遇質疑,但她不改初衷,用17年的執著與真誠書寫了一段網絡助學誠信傳奇。除此之外,還有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公平教育而不懈奮斗著。他們都深深的植根于人民,在教學一線努為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高質量的教育這一目標而努力著。
中國共產黨服務于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這10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基礎教育擺在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戰略地位,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近70%用于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從“有學上”步入“上好學”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堅持”,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每個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機會,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句句強調人民,字字重視公平,這是黨的領袖“人民教育為人民”的生動寫照。
從黨為教育事業的不懈奮斗來看,中國共產黨就是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偉大政黨!作為新時代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青年學生,我們要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人民至上,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我們的力量!
(作者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南湖評論”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