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泰琳,中共黨員,湖北巴東人,土家族,00級法學院校友。現任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審判員。

2020年2月至3月疫情最嚴重時期,廖泰琳法官于家中布置簡易“法庭”,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開庭,共計結案75宗,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并廣受好評。 同年3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表現優秀榮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個人三等功;2020年12月,被評為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1年1月10日,為表彰先進、激勵隊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優秀法院優秀法官標兵名單,擔任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二庭審判員的廖泰琳法官榮獲“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榮譽稱號。
“為民所想,為民所急”,身為辦案標兵的廖泰琳用躬身實踐向我們詮釋著法律人的使命與擔當。
夢想路上,憶往昔生活
張海迪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夢想是小船的風帆。”少年的夢想總是充滿活力的,每個人都在為了夢想奮不顧身!廖泰琳回憶到:年少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法官,高中雖然學的是理科,但大學還是選擇了法學,之后為了能更好的實現理想,大學畢業后繼續深造,并選擇了民事訴訟法專業,為之后法院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大學中也有許多難忘的回憶,印象比較深的便是南湖之畔的雙子樓圖書館,備戰考研的整個階段一直與同學結伴在雙子塔復習。她還表示好的習慣總是在堅持中養成,她非常感謝當初學校實施的晨跑制度,每天早上從宿舍跑步到學校大門口簽到,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四季更迭,讓她養成了堅持早起運動的好習慣。而做法官的夢想也一直堅持著,在內心不斷指引方向!
揚起風帆,不忘初心
“擁抱夢想,展翅翱翔,終有一天,我們會散發光芒”。
“初入民大時,民大的法學院仍未細分專業,因而從法制史、法理學、民法、刑法、行政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訴訟法甚至法醫學都有學習,但整個大學期間的系統學習對其在工作中運用法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通過大學的學習,廖泰琳更堅定了自己年少時的理想,同時通過實習,也讓她深刻的感受到雖然法律條文是冰冷的,但法律工作者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去詮釋法律的溫度。
從2006年畢業進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從法官助理成長為一名基層法官,十余年來她始終扎根辦案一線,盡心盡力解決好所承辦的每一個案件,努力讓當事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成為一個有溫度的法律人”的風帆肆意飄揚。
民大七十載,常憶母校情
“不知不覺,民大走過了七十載春秋,我衷心祝愿親愛的民大明天更加絢麗輝煌,譜寫強校新篇章!”廖泰琳法官向民大表達了她深深的感激與祝愿,并希望法學院的同學們在大學階段能珍惜時光、努力學習,今后工作中能懷揣赤誠初心、堅守公平正義,成為杰出的法律人,為法治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