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師資隊伍概況 | 講師 | 正文 |
|
姓名:王曉曉
職稱:講師
一、教育背景
武漢大學(雙學位)法學學士、歷史學學士、法律碩士、法律博士,英國薩里大學訪問學者
二、學術及社會兼職
2021年11月至今,武漢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委員會委員;亞洲社會與法律研究中心,英國德蒙福特大學(Asian Centre for Socio-Legal Studies, De Montfort University, UK)客座研究人員;武漢大學毒品犯罪司法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國家禁毒辦與武漢大學合作共建)研究人員
三、研究領域
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
四、代表性教學及科研成果
(一)主持的科研項目
1.2021年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課題:《毒品犯罪智慧預防體系比較研究》;
2.2021年湖北省人大研究課題:《湖北省內毒品犯罪智慧預防協同立法研究》;
3.2020年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課題:《毒品犯罪違法所得沒收制度比較研究》;
4.2019年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后期資助項目):《“危害最小化”治毒政策研究》。
(二)學術著作
1.《不被犯罪化的權利(譯著)》,社科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
2.《“危害最小化”治毒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
(三)科研論文
1.《刑事一體化視野下違法所得沒收制度的完善——以毒品犯罪為視角》,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CSSCI擴展版)2021年第3期;
2.《“危害最小化”的治毒政策及其借鑒意義》,載《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擴展版)2019年第2期;
3.《中英比較視域下我國毒品犯罪治理模式的調整路徑》,載《法治論壇》(CSSCI集刊)2019年第1輯;
4.《危害原則的發展與犯罪化標準的構建》,載《刑事法評論》(CSSCI集刊)第42卷;
5.《遙遠危害與預防性犯罪化》,載《刑法論叢》(CSSCI集刊)2019年第1卷;
6.Xiaoxiao Wang, Dennis J. Baker: “Criminalising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not being digitally monitored”,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July 2021.
(https://journals.sagepub.com/eprint/VNYIVS5SMGCFPP2RWKMX/full)
7.Dennis J. Baker, Xiaoxiao Wang: “R. v Dean (Ebony) Court of Appeal (Criminal Division): Dame Victoria Sharp PQBD, Sweeney and Foxton JJ: 28 July 2021; [2021] EWCA Crim 1157”, Criminal Law Review, 2022, 1, 56-59.
五、社會服務成果
1.2023年,作為主要完成人的咨詢報告《盡快布局“一帶一路”國際互聯網建設,積極應對緊急狀態下的全面信息戰》獲得中宣部智庫辦采納;
2.2021年,深度參與《武漢市禁毒條例》立法后評估,主要負責《武漢市禁毒條例》實施效果的撰寫工作。
六、代表性獎勵和榮譽
1.武漢市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獎);
2.中南民族大學“五四青年教工先鋒”,2020年助教試講競賽二等獎;
3.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刑事風險防控研究中心、天津市法學會犯罪學分會“經濟領域刑事風險防控高端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天津市法律邏輯研究會首屆“天津法邏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4.第五屆全國優秀刑法論文獎三等獎;
5.中國犯罪學學會第二十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二十六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