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3月9日電(陳蒙)近期,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績公布,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收獲佳績。其中,3個女生宿舍11名同學“全員法考上岸”傳為佳話。這也是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創新實施“德法兼修,分層共育”的法治人才培養模式,致力培養卓越法治人才所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
聚焦立德樹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南民大法學院一直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培養出榮獲“全國優秀法官”稱號的恩施州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韓笑蓮、被遴選為“全國檢察機關首批調研骨干人才”的青海省澤庫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馬連龍、獲評“2020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點人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于饒等一批扎根民族地區、服務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高素質法律人才。
“法學教育必須與時代發展接軌,培養目標必須與社會需求契合,理論學習必須與法律實務結合,堅持走卓越法治人才培養創新之路,努力成就每一名學生。”中南民大法學院院長潘紅祥教授說。
2012年,中南民大法學專業獲得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6年入選湖北省首批“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項目”。以此為依托,并以“法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少數民族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研究”等省部級教研項目為支撐,中南民大法學院逐步形成了基于“一流課程+規劃教材+特色平臺”支持的分類分層的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卓越法治人才培養,學院教師已出版《法律職業倫理》等專業教材6部,獲批省部級教研項目7項,發表教研論文近20篇。2020年,卓越法律人才教學團隊入選湖北高校省級教學團隊。

“我們堅持黨建帶團建、融情理于法治教育,在培養過程中著力夯實學生的思想政治基礎、法律專業基礎與社會工作基礎。”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實驗班負責人陳光斌教授說。在他的指導下,2017年,實驗班團支部榮獲共青團中央“全國活力團支部”稱號;2021年,實驗班黨支部榮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兩優一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并于2022年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堅持德法兼修,創新教育培養體系
“我們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的首位,堅持德法兼修,著力培養有責任、有良知、有情懷的法律人。”中南民大法學院黨委書記祁帆說。
圍繞鑄牢各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法律職業共同體意識的目標,學院以《憲法學》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為引領,帶動《法律職業倫理》《刑法學》等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深度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四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內容,在潤物無聲中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和人文情懷,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和深刻認識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培養卓越法治人才,專業知識學習是基礎,個性化指導是關鍵。根據培養方案,法學院聚焦法學專業主干課程,組織由教學名師引領的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推行翻轉課堂、案例教學、小班授課、導師導學、線上線下互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教育引導學生夯實理論基礎、深化專業認識、掌握研究方法。2020年,法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強化實踐能力,創新實踐教學方法
2013年至2021年,中南民大法學院法學專業本科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56項,省級獎項127項。其中,組織學生參加“理律杯”全國高校模擬法庭競賽三度晉級全國八強,四度獲得“最佳書狀獎”。
優異成績的取得,與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密不可分。學院構建了校內以“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為實訓實驗教學平臺,校外以實習實踐就業基地為專業實習實踐平臺的實踐教學模式,打造前后貫通的實踐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方式方法,著力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獲評“全國優秀法律診所”的中南民大法律診所教育中心,成立于2004年,既是法學教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又是對外開展社會服務和宣傳交流的重要窗口。以法學院李少波老師領銜的法律診所教學團隊,匯聚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優秀教師和武珞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組建了跨院校、跨校企的實務教學團隊。

學院充分利用4個省部級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及社區糾紛調解中心、石榴籽志愿服務隊等平臺,支持學生全方位開展科創實踐和公益服務。學院還與司法機關、律所、公司等40多家單位合作建立了教學、科研、就業實習基地,每年根據學生個人職業發展意愿,安排具有實務經驗的教師帶隊,組織學生參加實習實訓,打通學生專業知識和實務技能之間壁壘。
近年來,法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特別是考研率、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持續攀升。2017級“荊楚實驗班”法考通過率、考研升學率分別達47.73%、50%;2018級法學專業整體法考通過率達到46%。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征程中,中南民族大學一直在路上。我們將進一步總結成果、凝練經驗,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可拓展的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新模式。”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說。【本文轉載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