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浪潮席卷教育領域的當下,中南民族大學以 “AI+法學” 為破局點,重磅推出《憲法學》《外國法制史》《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三大智慧課程,構建起“知識圖譜可視化、AI助教智能化、場景教學實戰化”的創新體系,奏響數智化法學教育的時代強音。
一、《憲法學》:AI解碼根本大法的治理密碼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其教育需兼顧理論深度與實踐溫度。朱春華副教授團隊打造的《憲法學》智慧課程,以“知識圖譜體系化、思政育人精準化、AI 助教智能化”為特色,構建起“三維坐標系”學習生態。


1.知識圖譜:10大模塊串聯憲法學
課程將憲法學體系拆解為憲法總論、歷史發展、指導思想與原則、國家性質與形式等10大核心模塊,以邏輯鏈條串聯憲法的規范邏輯、實踐邏輯、價值邏輯。
2.AI助教
支持憲法條文速查、熱點案例多維分析,培養學生 “大憲法觀” 思維。

3.動態評價體系
構建“知識–能力–價值”三位一體模型,從知識掌握、案例分析實戰能力、憲法信仰塑造等維度,精準衡量學習成效。
二、《外國法制史》:AI穿越千年法典的文明之旅
由陳光斌教授牽頭建設的《外國法制史》智慧課程,打破傳統史學教育的時空壁壘,以“圖譜串聯歷史、AI激活思維”為理念,帶學習者解碼世界法律文明脈絡。


1.知識圖譜:梳理“古代奴隸制法–中世紀封建法–近代社會法律–20世紀以來法律”四大模塊,395個知識點與1970個教學資源深度關聯。標注“歷史影響”與“現代啟示”標簽,借助“時光漫游”功能,一鍵鏈接法典原文、歷史影像,實現跨時空學習。
2.AI助教:24小時化身法律史學向導,解答“羅馬法對大陸法系的影響”等問題,結合歷史場景與現代案例提供多維解析,并推送關聯學術資源,激發思辨能力。

三、《勞動與社會保障法》:AI守護民生法治的溫度
在數字化浪潮與法治中國建設交織的當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作為保障民生權益的“社會安全網”,其教育模式的創新升級已成為培養“有溫度的法律人”的關鍵命題。楊帆副教授領銜的團隊攜手超星重磅推出《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以知識圖譜可視化、AI助教智能化、案例教學場景化的數智化實踐,破解傳統法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割裂”難題,為勞動者權益保護與社會治理創新輸送“懂技術、精法律、善實務”的復合型人才。
課程以“圖譜架構知識、AI驅動實踐、案例貫穿全程”為設計理念,打造四大核心模塊,通過AI重塑勞動法治學習體驗。
1. 知識圖譜系統:讓法律邏輯可視化、可觸摸
知識圖譜:12大模塊串聯408個知識點
課程將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體系拆解為“法律關系的本質–勞動法基本原理–社會關系與法律關系的聯系與區別”等12大核心模塊,以408個知識點構建邏輯嚴密的知識網絡。從《勞動合同法》的條文解析到社保基金管理的實務規則,每個知識點均標注“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指數”,助力學生快速定位學習重點。

案例圖譜:真實司法案例構建“實戰題庫”
依托真實勞動爭議案件(如平臺用工勞動關系界定、勞動合同的訂立等),構建“案例–知識點–法律條款”關聯圖譜 。

目標圖譜:三維度精準錨定成長路徑
知識目標:培養為弱勢群體維權的職業使命感,樹立法治觀念、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
能力目標:具備運用法律解決勞動糾紛的實踐能力,提升法律職業素養和跨學科綜合能力;
價值目標:培養為弱勢群體維權的職業使命感,樹立法治觀念、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
2. AI助教 “勞法小司”:24 小時在線的“法律小助手”
課程定制化開發AI助教“勞法小司” ,搭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三大核心功能:
智能問答:實時解答勞動合同效力認定、工傷賠償計算等具體法律問題,支持多輪對話深入解析;
案例推送:根據學習進度智能推薦同類案例,如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延遲退休政策法律適用等前沿議題;
學習預警:追蹤作業完成度與知識點掌握情況,對薄弱環節自動生成個性化補強方案。
3. 場景化教學資源:從書本法條到真實職場
課程整合766+教學資源,構建沉浸式學習場景。
4. 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習成果可量化、可追溯
課程構建過程性評價+實戰考核雙軌機制:
過程性評價:依托知識圖譜與AI學情分析,記錄課堂互動、案例分析作業等數據,生成知識完成率掌握率;
實戰考核:以模擬勞動爭議案件為載體,綜合考察法律適用、文書寫作、庭審應對等能力,考核結果與知識點掌握情況實時關聯,精準定位能力短板。
法學院三大智慧課程的落地,不僅是數智技術與法學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突破,更為培養“懂技術、精法律、有情懷”的新時代法治人才開辟了新路徑。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課程創新,讓智慧課程成為連接校園與職場、歷史與未來的“數字橋梁”,書寫法治教育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