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第十一期基層團校第三次和第四次理論課程在模擬法庭進行。
第三次理論課程由李茜老師主講,以中國共青團的歷史為主題,結合生動的畫面進行講解。授課伊始,李茜老師以“覺醒年代”為引,鋪陳出共青團誕生的宏大歷史背景,借由“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利進而引發五四運動”等關鍵史實,生動展現青年學子于民族危亡之際的責任擔當。接著深入歷史長河,詳述共青團創建與演進脈絡。從1920 年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滬萌芽,歷經名稱更迭、任務轉換,直至成為黨的堅實助手與后備軍,其間重大事件逐一呈現。

新時代篇章中,著重解讀黨對共青團的理論指引及系列戰略布局。從總書記重要講話錨定方向,到群團工作會議指明路徑,再到改革方案與青年發展規劃賦能助力,充分彰顯黨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關切與殷切期許,從而激勵更多青年學子緊跟黨走、投身強國偉業的壯志豪情與躬身實踐,為實現中國夢匯聚磅礴青春動能。

此次團課借豐富史料、鮮活案例與深度解讀,融歷史、理論與現實意義于一體,讓同學們堅定信仰,強化對黨的組織認同與使命意識,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堡壘。
第四次理論課程由劉新平老師主講,此次課程緊扣風險防控主題,深入剖析風險萬象。首先,劉新平老師簡述風險的定義,接著從風險的特征和分類入手,強調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普遍性,促使同學們應及時關注大學風險,提前進行風險防范。

大學生活風險識別與防范板塊,全方位掃描校園風險雷區。劉新平老師著重講述人身安全風險、心理安全風險、財產安全風險和大學學業風險,并結合真實且深刻的案例向同學們展示了風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讓同學們對大學生活中的風險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這一板塊的學習中,劉新平老師還結合四種風險類別強調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她向同學們列出應對多種風險的措施,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大學生風險防范,守護美好校園生活,并鼓勵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風險“防火墻”。
兩次團課的結束也為法學院第十一期基層團校理論課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相信通過團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青團的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未來的日子里希望同學們能夠將這些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法學院綻放屬于自己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