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云,湖北巴東人,土家族,84級政治系校友。 現任湖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曾任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長、縣委書記,恩施州常委、副州長及宣傳部部長,湖北省檔案館副館長。
十年磨一劍,攻堅知民心。馬尚云長期扎根于基層 的工作經驗,讓他更加深入了解到群眾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脫貧工作穩步推進,群眾生活奔向小康,這是他兢兢業業和務實肯干的最好證明。

他是“脫貧攻堅”戰上奮斗在一線的“戰士”,是長陽縣人民走出貧困的“主心骨”,他是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優秀校友馬尚云。
大學,為未來奠基
回憶大學時光,馬尚云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在中南民族大學求學期間,他提到最忘不了的還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做學問,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他說:“寫文章一定要有新觀點,有材料。”大學時,老師們的治學嚴謹和給他提出的學術 論文寫作建議對他現在寫文章也依舊產生著很大的影響。
馬尚云先后編撰了《文化長陽》、《土家淵》、《巴土文化叢書》等著作,同時,他寫的調研報告《用科學發展觀破解民族地 區致富難題》獲得2009年度湖北省優秀調研成果獎一等獎,《長陽大病關爰壹佰基金誕生記》《牽掛》獲全省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一等獎。多年來,馬尚云筆耕不輟,將學校所學到的知識發揮到他的寫作實踐中。
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引領打開了他學習的新世界大門。他把這種信念和影響帶入社會,在脫貧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 尋求致富的具體道路為百姓帶來切身福利。上學時,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馬尚云心中埋下種子,成為馬尚云學習和 工作的指導精神。正是這種心有普照天下之光的熱情,為他入縣以后參與脫貧致富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與動力,也為長陽縣 脫貧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礎。目前,他在脫貧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正體現了他心系百姓、工作務實等優秀品質。
脫貧為人民謀幸福
脫貧工作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實踐和潛心鉆研,同時它也要求基層領導者有毅力有決心有智慧置身實踐工作,解決遇到的難題。 其蘊含的不只是群眾對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更多的是群眾們對領導者能夠帶領他們走上致富道路的殷切期盼。馬尚云就是在這樣 一種厚望中來到了湖北省唯一一個集老、少、山、窮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一長陽縣,并在那里開始了自己漫長的脫 貧攻堅工作。
2002年,初來長陽縣的馬尚云秉持著“求真務實”的精神,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他說:“深入脫貧工作,首先得知道群 眾需要什么,黨和政府需要做什么,然后才知道自己在實踐工作中應采取什么行動。”工作中,馬尚云一直堅持“做事情要做到 老百姓的心坎上”,解決“行路難”和“飲水難”等問題是馬尚云在職期間一直堅持攻堅克服的事情。對于他來講,每一份工作 的開始都有著各種各樣的難題,單位上意見不統一等情況常有發生,但這并不能影響到他作為基層工作者服務于群眾的熱情和工 作成果的質量及效率。
民生,是脫貧之本
在長陽縣工作期間,馬尚云始終堅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發展環境”,大力實施項目興縣、產業強縣、生態立縣戰略, 成功引進三個中國百強企業落戶長陽,培育了一批本地明星企業的崛起。2011年長陽以全省爭先進位第一名的成績,被評為“全 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馬尚云在工作期間,設扎根于基層工作,深刻把握了群眾真正的訴求后,他了解到縣里兒童入學困難,普通家庭看病治 病成本花銷過大。因此,為解決這兩大難題,項目也就應運而生。馬尚云說:“不同于在城市中成長的少年,縣里的兒童往往局 限于溫飽問題的解決,又怎有機會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 ”縣區的學校數量少,教學質量較低,不少老師礙于長陽縣的偏遠不愿 來這里工作,當地師資力量也相對缺乏。而現在扶貧工作有了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質量有了顯著提升,不少群眾對于精神需要也 逐漸增加,縣里吸引來更多實用的人才。馬尚云提議創辦了這項助學工程,圓了這些貧困地區孩子們的上學夢。其中助學啟智“英 子姐姐”成長為全縣靚麗的民生品牌。
看病難也曾是長陽縣所面臨的難題之一,不少家庭無法承擔看病帶來的巨大開銷,馬尚云“長陽大病關愛壹佰基金”的創立 解決了一大民生難題。談到這些,馬尚云感到欣慰與自豪。除此之外,長陽清江水利風景區立的“助學啟智”工程和“長陽大病關愛壹佰基金”為千萬百姓送去了福音。據馬尚云所述,創始這 兩個項目的初衷是在憑借他長期獲批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清江畫廊 景區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并入選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單位。馬尚云說:“為民服務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立足實際, 步步相接,環環相扣,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物質生活水平。”
法學院60周年院慶在即,馬尚云也送上了對法學院的祝福。他希望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以求真務實風格辦學,培養實干興 邦的棟梁之才。同時他也希望民大法學院的同學們心態陽光,心地善良,腳踏實地,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服務人民,奉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