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介紹:
劉利,女,漢族,湖北荊門人,管理學博士,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教育經歷:
1.2006-09 至 2011-06, 華中科技大學, 知識產權管理, 博士
2.2002-09 至 2005-06, 武漢大學, 科技哲學, 碩士
3.1991-09 至 1995-06, 武漢理工大學, 工業電氣自動化, 學士
主要科研與學術工作經歷:
1.2020.07-至今, 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2.2013.06-2020.07, 中南民族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系, 副教授
3.2019.02-2019.08,美國威斯康星普拉特維爾大學(訪問學者)
3.2016.09- 2017.06, 北京大學, 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訪問學者)
4.2011.07-2012.06, 中南民族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系, 講師
5.2007.07-2011.06, 中南民族大學, 法學院, 講師
6.2005.06-2007.06, 中南民族大學, 科研處, 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文化產業與政策,民族地區社區治理
主講課程:
公共政策學、公共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知識產權管理
主要獲獎:
1.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技術選擇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武漢市第十四屆社科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2015,序1.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鄉村人才開發問題調查——基于西部10省份的調研,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二等獎,2020,序2.
主要發表論文:
1. 劉利.社會資本與民族地區非遺資源互嵌式開發的利益聯結[J].民族研究,2022(1):67-76+144-145.
2. 劉利.黔東南苗族傳統工藝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勢、障礙與路徑探索[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2(2):58-64.
3. 劉利.專利池的“PPP”模式:內涵、影響與產業政策[J].科研管理,2020,41(11):164-172.
4. 劉利.專利聯營的對外許可沖突:焦點、國際化解經驗及改善路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2):123-128.
5.劉利,陳朝暉.三螺旋專利聯營促進成果轉化的許可優勢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22):7-12.
6.陳欣華,劉利*,劉英坤.“十二五”期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半導體技術[J],2014,39(6):401-409.(通訊作者)
7.劉利,鄭雙怡.高新區產業集群低碳技術選擇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131”產業集群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8):73-77.
8.劉利,朱雪忠.基于博弈模型的專利聯營許可行為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11):63-70.
9.劉利,朱雪忠.專利聯營促進競爭的多維優勢研究[J].情報雜志,2010,29(7):30-34.
10.劉利.國際標準下的專利許可特性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31(6):16-22.
主要科研項目(主持)
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BSK21003,西部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社會保障機制研究,2021/12,在研.
2湖北省軟科學基金項目,2018ADC091,基于需求導向的湖北省高等院校技術轉移路徑優化研究,2018/01-2018/12.
3.教育部產學合作育人項目,201901212019,“公共政策導論” 課程實訓案例設計,2019/12-2020/11,已結題.
4.武漢市軟科學項目,2014040606010288,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建立知識產權特區體制機制創新研究,2014/03-2015/01,已結題.
5.湖北省軟科學基金項目,2011DEA001-5,基于專利聯營許可的湖北省高新企業應對機制研究,2012/01-2013/12,已結題.
6.橫向項目,梧桐湖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研究,2014/06-2015/06,已結題.
聯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信箱:10567286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