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簡介
彭慶軍,湖南岳陽人,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獲法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美國西密歇根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智庫特聘研究員。
二、研究方向
(1)族群政治:世界民族問題
(2)邊疆治理:邊疆城市治理
(3)社會治理:區域文化與城鄉社區治理
三、科研項目
1.后游牧時代少數民族牧民的國家認同構建研究,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
2.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問題研究,2012年度共青團中央青少年工作研究項目。
3. 湖北省基層黨支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對策研究,2010年度湖北省重大調研課題基金項目。
4.打造城市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經驗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2018年度重大項目子課題。
5.西方城市族際居住空間整合理論新進展研究,2019年度國家民委青年英才計劃項目。
6.鑄牢少數民族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019年度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項目。
7.中國宗教中國化研究——以武漢市為例,2019年武漢市民宗委委托項目。
8.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國際比較研究,2021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經驗和政策建議研究”子課題。
9.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實踐創新研究,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研究”子課題。
四、研究成果
(一)專著
1.《政治發展進程中的政治平衡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以公共服務促國家認同:后游牧時代少數民族牧民國家認同構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
(二)學術論文
[1]彭慶軍,楊菲菲.以公共文化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雙重邏輯及路徑優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6)。
[2]彭慶軍,何雨菲.應急管理中政府部門合作的網絡結構特征分析——以武漢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例[J].中國應急管理科學,2022(08)。
[3]彭慶軍.邊疆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設市治邊”[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4)。
[4]彭慶軍,朱厘.業委會運行體制化的人事邏輯——基于“行動精英”社會網絡的多案例比較[J].中國農村研究,2022(01)。
[5]彭慶軍.社會治理現代化中城市社區設置的困境生成與優化路徑[J].探索,2022(01)。
[6]彭慶軍,朱厘.“居兼業任”政策人事匹配的困境及影響機制——基于湖北省H市A小區的個案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1(04)。
[7]彭慶軍,楊菲菲.現代國家建設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02)。
[8]彭慶軍.法治鄉村建設視域下民族村寨傳統鄉賢的功能優化——以四川省Z縣“法律+德古”為例[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03)。
[9]彭慶軍.“城市更新計劃”:荷蘭族群聚居“去隔離化”政策實踐與反思[J].世界民族,2020(03)。
[10]彭慶軍,祝欣.組織革新與民族地區農村傳統社會資本的創造性轉化[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9(02)。
[11]彭慶軍.文科本科教學中presentation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45)。
[12]彭慶軍.哈薩克斯坦民族共同體的建構與重構[J].比較政治學研究,2018(01)。
[13]彭慶軍.西方城市族群居住隔離的空間整合:理論、政策與反思[J].民族研究,2018(05)。人大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2019年國家民委人文社科三等獎。
[14]彭慶軍.族群住房配額制:各民族互嵌式社區建設的新加坡實踐與啟示[J].民族學刊,2017(06)。
[15]彭慶軍,申應城.制度設計視角下的新準則和新條例[J].黨政干部論壇,2017(08)。
[16]彭慶軍,向召霞.歷史慣性與制度彈性:影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發揮的制約因素[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01)。
[17]彭慶軍.論邊疆治理現代化視角下陸疆口岸駐地的行政建制設置[J].中國行政管理,2016(03)。
[18]彭慶軍.鄉村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社會組織的功能——以黔東南L村侗族“寨老”組織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6)。
[19]彭慶軍.論民族地區傳統社會組織的創造性轉化——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為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人大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0]彭慶軍.建立武陵山區跨省際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思考[J].民族論壇,2013(02)。
[21]彭慶軍.論后游牧時代少數民族牧區村莊的社會管理[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2(01)。
[22]王蔚,彭慶軍.論農村公共服務需求表達機制的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1(05)。
[23]彭慶軍.“村務共治”:村民自治的非典型嬗變——基于湘北S村的實地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04)。
[24]彭慶軍.國家認同視角下民族地區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探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04)。
[25]彭慶軍.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進程中的黨員教育機制創新[J].廣西社會科學,2010(06)。
[26]彭慶軍.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蘊含的當代民主政治理念[J].青海民族研究,2010(02)。
[27]彭慶軍.論當前民族地區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2)。
[28]彭慶軍,蘇祖勤.服務型政府建設與民族地區基層行政建制的完善[J].學習月刊,2010(03)。
[29]彭慶軍.科學的政治發展觀探析——基于均衡發展視角[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01)。
[30]王蔚,彭慶軍.協商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06)。
[31]彭慶軍.本科教學中運用的研討式教學法[J].中國冶金教育,2009(03)。
[32]彭慶軍.政治發展過程中民主與效能沖突的內在根源[J].湖湘論壇,2008(05)。
[33]彭慶軍.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能力的提升[J].黨政干部論壇,2008 (06)。
[34]張國芳,彭慶軍.論民主的限度及其啟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35]彭慶軍.繼續革命時代中國農民政治心理探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36]劉橋生,彭慶軍.論“廣義政治論”視角下的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道路[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6(06)。
[37]彭慶軍.現代政治認同與和諧社會[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6(05)。
[38]彭慶軍.論和諧社會與政治文明[J].東南學術,2005(02)。
[39]彭慶軍,虞崇勝.政治文明研究綜述[J].理論前沿,2002(22)。《新華文摘》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
[40]彭慶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傳統政治的超越》,載《中國民族報(理論周刊)》,2015年4月24日第7版。《求是》2015年第11期觀點摘要觀點摘要。
(三)調研報告
1.《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創新調查》,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二屆湖北青年學者論壇征文二等獎,獨撰。
2.《西南民族地區農村“因毒染艾”群體的社會管理難題及對策建議》,獲2012年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優秀獎(調研報告),獨撰。
3. 《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基層政府應急管理能力的調查研究》,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2010年調研報告三等獎,序5。
4.《湖北少數民族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及應對機制》,2012年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優秀獎(調研報告),序2。
5. 《打造城市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經驗研究——來自湖北的探索與實踐》,2019年中宣部馬工程項目結題報告,主撰。
6.《武漢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實踐與思考》,《宗教與世界》2020年第5期,主撰。
五、主要榮譽
1.2019年,入選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養計劃。
2.2019年,入選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
3.2018年,中南民族大學第六屆“三育人”先進個人。
4.2017年,中南民族大學優秀教學獎“一等獎”(文科組)。
5.2016年,中南民族大學審核評估工作“標兵”。
6.2015年,《南風窗》“調研中國”中南民族大學團隊指導老師。
7.2013年,中南民族大學第20屆“共青杯”科研學術論文大賽“優秀指導老師”。
8.2013年,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9.2011年、2021年,中南民族大學“挑戰杯”競賽“優秀指導老師”。
六、聯系郵箱
pqj@scue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