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晚,公共管理學院2024年春季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培訓班開班儀式暨黨課第一講在15棟203教室舉行,學院黨委書記馬國杰、副書記丁海江、班主任李文志以及培訓班全體同學共同參加。本次開班儀式由班主任李文志老師主持,學院黨校校長馬國杰書記擔任主講人。

(圖為培訓班開班儀式現場)
在激昂的國歌聲中,開班儀式正式拉開帷幕。首先,班主任李文志老師詳細介紹了黨校培訓班的指導思想、教學形式、學習及考核內容等,希望同學們通過教師集中講述、學員自學等形式,能增強對黨的認識,提高政治覺悟,創造公共管理學院黨校工作新局面。
接著,學院黨委副書記丁海江老師發表講話。丁海江副書記對同學們提出了四點要求:一、端正學習態度,處理好黨校培訓與學習、工作、生活之間關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二、高度重視黨校培訓的嚴肅性,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原則,將黨校培訓同個人的素養、工作、生活結合起來,發揚刻苦鉆研和實事求是的作風;四、誠信考試,嚴格遵守考場紀律。丁海江副書記表示,希望大家通過此次黨校培訓,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論素質,向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跨出堅實的第一步。

(圖為學院黨委書記馬國杰老師授課)
學院黨校校長、黨委書記馬國杰做以《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勇當中華民族復興棟梁》為題的開班第一講。馬國杰書記首先從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開始談起,全面闡述了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如何形成;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隨后她系統闡述了正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四個關系及其重要意義,即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以及物質和精神之間的關系。最后,她結合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文化命運變遷史,強調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的極端重要性。馬國杰書記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作為青年中的先鋒隊承載著我們民族復興的使命,希望同學們要樹立“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刻苦勤奮學習,以扎實的學識、創新的素養為我國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而貢獻自己的才智,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