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進一步加強理論武裝及實踐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據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和課題組統一部署,結合工作實際,由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馬國杰、組織員宋國志、吳開松教授、葉慧教授、納地熱木·克力木江老師、王瀟博士、吳佳敏和許貝等博士生和碩士生等一行于7月29日至8月9日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等地進行調研和家訪。調研組實地走訪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學生家訪、畢業生走訪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詳細了解調研地區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與地區高質量發展情況。
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調研的過程中,調研組與該州統戰部、民宗局、衛健委、醫保局、教育局等職能部門舉行專題調研座談會或問卷訪談。此外,還對阿拉山口市、博爾塔拉愛國戍邊主題教學館、博樂市青得里鎮定吉格村、扎勒木特鄉博格達爾村等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當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興邊富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衛生健康與社會保障等方面整體狀況。

(調研組與博州黨委統戰部以及博州民族宗教事務局召開座談會)
調研組與博州統戰部、民宗局舉辦座談交流會。學院黨委書記馬國杰感謝統戰部、民宗局對此次調研工作的支持和精心安排,介紹了學院的基本情況及學校、學院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及科研平臺建設方面情況,她表示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2019年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2020年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希望校地雙方能夠發揮各自在理論研究、智庫服務和實踐探索方面的優勢,相互借鑒,互相促進,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邊疆民族地方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服務邊疆和民族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博州統戰部、民宗局領導分別介紹了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面及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發展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及存在的困惑、問題。吳開松教授、葉慧教授及參會領導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調研組與博州衛健委舉辦座談會。會上,博州衛健委分享了在提升醫療服務、優化資源配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成果,強調了基層醫療體系建設、中西醫融合等創新實踐。調研組就醫療衛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醫療服務數字化、數字健康等議題深入交流。會后,調研組實地考察了博樂市多家基層及綜合醫院,深入了解運行狀況與服務成效。

(調研組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衛健委召開座談會)

(調研組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進行調研)
在阿拉山口市調研的過程中,調研組深入友好社區、友誼社區,感受民族團結和諧氛圍;探訪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產業園,見證國際貿易新活力;參觀中心城市展館,了解區域發展戰略與成就。豐富的歷史與現代發展成果交相輝映,彰顯了阿拉山口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的戰略地位。調研組認為,阿拉山口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陸地邊境縣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調研組在阿拉山口市友好社區居民填寫調查問卷)
在阿勒泰地區調研的過程中,調研組在布爾津縣走進學生家庭,進行家訪活動,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與家庭生活,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

(調研組在布爾津縣學生葉爾那爾·也了汗家中家訪)

(調研組在疏附縣巴仁鄉克其其十六村合影)
在喀什地區調研的過程中,調研組先后參觀了張騫紀念館、班昭紀念館、喀什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追溯歷史脈絡,感受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承與民族交融,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底蘊以及當地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在巴仁鄉克其其十六村、阿亞格曼干村及托萬克吾庫薩克村(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調研組不僅學習了軍地共建、興邊富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鮮活的典型經驗,深刻體會到邊疆軍民的魚水之情,也見證了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產業的結合,更深刻體會到了民族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魅力與強大動力。在明德西路社區,調研組實地考察了社區治理、民族團結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調研組還深入到疏附縣等學生家庭進行家訪,與當地居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期望。

(調研組在喀什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考察)

(調研組在疏附縣學生圖妮薩合妮姆·艾散家中家訪)

(調研組在喀什市學生麥迪努爾·艾尼瓦爾家中家訪)
通過為期十余天的實地調研,調研組不僅全面了解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國新疆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效,還深刻感受到了各民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深厚情誼和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愿景。調研組收集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與數據,將為后續的理論研究、學生培養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推動中國新疆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下,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同時,此次調研也促進了我校我院與新疆地方政府、社區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