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衡,陳彧*,鄧曉梅,朱李環,張文慧
(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系,武漢 430074)
摘要:在全球化與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景觀格局演變引發的生態風險呈現復合性與空間異質性特征,威脅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采用景觀脆弱指數和干擾指數,結合韌性理論構建城市景觀生態風險指標體系,基于“社會-經濟-自然”多維框架選取代表性因素,對比分析2013年、2018年和2023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景觀生態風險時空演變及影響因素差異。結果表明:①研究期內三大城市群70%以上區域為中高風險;時間上,中低風險區遞增,高風險區域縮減;空間上:京津冀高風險區集中于山區(32%),長三角高風險區分布于中部及東南沿海(30%),珠三角高風險區全域廣布(29%)。②2013~2023年全局影響差異:京津冀以自然因子主導,長三角以經濟因素主導,珠三角呈自然-經濟復合影響。③2013~2023年局部影響差異:京津冀社會因素長期抑制風險,經濟擴張加劇風險,山地-平原地區的自然影響存在差異;長三角自然因素影響的梯度效應顯著,社會經濟影響呈東西分異;珠三角社會經濟因素受市場機制驅動抑制生態風險。④城市景觀生態風險遵循“自然條件奠定風險基礎,經濟活動驅動風險產生,社會因素調控風險演化”的復合邏輯,其空間異質性源于區域社會-經濟-自然要素的非線性交互作用。研究結果為識別城市群生態風險,建立統一的生態風險治理指導制度,以及如何差異化實施不同城市群風險治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景觀生態風險;城市群;空間異質性;影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0250-3301(2026)
DOI:10.13227/j.hjkx.202504081
作者簡介:葉一衡,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
*通信作者:陳彧,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