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成立于2001年,2002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2012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是全國較早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學校之一。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各項重要文件,著力發揮黨員教師的專業優勢,不斷提升黨建與專業教學“雙融合雙促進”,曾多次獲得中南民族大學“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2017年榮獲中南民族大學第一屆“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在2018年中南民族大學“支部好案例、書記好黨課、黨員好故事”展評活動中,勞動與社會保障黨支部報送的工作案例“堅持黨建引領,以德立學樹人”榮獲“最有價值的好案例”一等獎。
經過20多年的建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已經形成了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及優秀青年教師組成的政治素養強,學歷層次高,專業基礎扎實,從教經驗豐富,成果豐碩的師資隊伍。目前本專業共有9名專任教師,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3名,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
本專業教師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國家自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其他各類項目20余項;在SSCI/A&CI、《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國人口科學》、《中國農村觀察》、《統計研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部分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在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余部。這些學術成果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重視與好評。2019年以來,組建校級科研團隊“民族地區公共政策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為各級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持。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長期堅持“以本為本、教研相長”的教學理念,在承擔本專業本科和碩士研究生課程的同時,堅持面向各類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開設社會保障的核心課程。本專業教師共同錄制的《人生風險與社會保障》慕課于2020年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線上金課。2019年獲得中南民族大學“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榮譽稱號。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在理論教學之外設有多門實驗、實習與實踐任務,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目前本專業已與武漢市勞動就業管理局、武漢市佛祖嶺社區以及江漢區友誼青少年空間社會服務中心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這些機關事業單位現已成為本專業穩定的校外集中實習基地。我系培養的本科生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國家級二等獎、全國南風窗“調研中國”十佳團隊榮譽稱號、第二屆湖北省高校模擬集體協商談判大賽勞方與資方三等獎等。通過開展一系列實驗實習實踐和“第二課堂”活動,本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表現突出,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具有較高道德素質與專業素質的高層次人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生源穩定,歷年就業率、考研率和出國率在學院位居前列。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歷屆畢業生中有考研升學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有就職于小米集團擔任培訓與發展高級經理的,還有出任地方副市長和入職省社科院的;更多的畢業生們學有所成,為中國的民生保障事業貢獻著自己微薄但堅定的力量,他們中不少人已成長為當地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
進入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努力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