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轉自經濟觀察報:浪潮信息彭震:智慧供應鏈是不確定性中穩定的力量
作者:張嫣 編輯:張嫣 審核:黎大有 發布時間:2022-09-30 瀏覽次數:
轉自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769941918914286&wfr=spider&for=pc
以下內容為浪潮信息總裁彭震自述,根據采訪整理——
JDM模式是我們在服務互聯網行業中的經驗,不僅讓我們在互聯網行業獲得了50-60%的增長。也幫助我們將來自互聯網的成功經驗,帶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比如互聯網客戶大量的智能設備,需要在standby狀態下保持供電,又隨時可以迅速激活服務器提供服務。為此我們專門為互聯網客戶突破了傳統的服務器電源標準CRPS(Commoon Redundant Power Supply),設計了全新的電源方案,可以讓服務器支持任意數量的智能網卡,而且相比CRPS電源,新電源明顯更簡單、可靠、高效。目前這些技術也開始大量應用在金融、電信等行業。
互聯網行業的先行、示范效應推動了整個數字化轉型。從2015年,我們開始邊摸索,邊總結,邊提升,在服務互聯網企業的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快速持續增長。這其中,敏捷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使得我們的抗風險能力、響應能力、把握客戶需求的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當然,服務大客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傳統的客戶服務模式,一個或者幾個銷售跟進就可以,浪潮信息同大客戶的關系是組織型關系。我們把服務互聯網運營商等大型用戶的職能持續細分,最后發現服務一個客戶需要21-22個角色,而且每個角色可能需要幾個人。這不僅意味著巨大的人力投入,也意味著現有業務流程的巨大變革。
在組織層面,浪潮在內部建立了CMT(Customer Management Team)團隊,在技術層面,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研發、測試、生產制造環節,實現敏捷化、智能化制造。比如,用自動化方式“早期失效”的測試。一步步圍繞客戶需求,將研發的計劃,產品的演進,新功能上線的實際需求轉化為質量標準,不斷滾動改善供應制造計劃,再基于供應的情況、能力,包括制造上下游的供應,從需求、研發、測試、供應鏈、交付等,與客戶的組織形成了一一對應的人員對接,得雙方的業務從單點變成多點,避免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庫存積壓貨供應短缺。
全球化分工的重組,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們要在產業鏈的每個上下游環節都有更大的風險感知和控制能力,才能夠應對更為復雜的全球供應鏈變局。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僅僅要和客戶的系統打通,也進一步延伸到上游供應鏈,前提是你要懂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和技術,你才能夠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實現全球供應鏈的協同。
我們做了大量的協同性的調整,基于中國的研發能力、制造能力以及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在疫情造成的極端的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保證了業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某個大客戶的標的中,我們最初中標供貨40%,最后依靠供應能力實際供貨70%。
當產品種類豐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通過一個非常強大的系統來支持,快速響應,并實現全球化交付。如今,浪潮貨架上的很多產品是為客戶定制或指定采購的。這些指定的物料,差異化的部件,需要我們在生產工藝方面做很多研究,才能支撐龐大的規模化應用,同時在生產制造,物流,供應等方面深度集成。因為,當產品種類多又需要全球交付的訂單時,還需要通過我們在美國和歐洲的工廠來生產和交付。所以,JDM模式并不僅僅是定制,JDM供應鏈的特點是能夠適應大規模、定制化的海量交付。
比如我們曾給某個互聯網客戶一天交付一萬臺服務器,而且全部上架通電,這在普通交付模式下,可能箱子都拆不完。而通過JDM模式,我們用智能化的技術實現研發、測試、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數字化和敏捷化,能夠適應大規模的、定制化的海量交付。
JDM模式不僅僅適用于互聯網企業,在傳統行業如金融、通訊領域的企業也適用。在我們看來,JDM企業一定是“敏態”的企業,是“快魚”,也可以是“大魚”。其次是“輕”,運營和研發要簡單,庫存周轉要快,知識傳遞要快。
當前浪潮信息采用了多元化的產品布局策略,利用JDM模式與海內外多個行業大客戶建立了穩定的關系,并通過大量平臺型的研發提前錨定客戶未來的產品需求;不斷保持創新設計,以提升在通用產品市場的客戶認可。并基于這樣的平臺通過CBB(common building blocks,標準化的模塊)確保將頭部企業在業務創新方面的最佳實踐轉換為業界的標準,將智慧計算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應用到傳統行業。
我們認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節點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從基礎設施、人才儲備到物流港口和土地供應能力,中國強大的供應制造能力是不可撼動的。JDM意味著客戶要有很強的創新的能力,實際上代表了業界最佳實踐。我們必須要能夠支撐更為大規模的產品供應,包括研發、設計、制造、交付。在未來,通過滿足多樣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需求帶動整個供應鏈繼續超智能化方向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