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辦第二屆移動計算、算法與網絡經濟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信息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
作者:洪雨欣 上傳:祝夢歡 審核:柯尊韜 發布時間:2024-12-13 瀏覽次數:
12月12日,第二屆移動計算、算法與網絡經濟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信息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在我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我校計算機科學學院、科學研究發展院(技術轉移中心)、研究生院承辦,旨在搭建我校與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創新成果交流平臺,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背景下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我們的力量。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計科學院供圖)
開幕式上,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德斌教授致歡迎辭。他介紹了我校辦學理念和在信息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進展。他表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與參會的專家學者在人工智能領域深入交流,進一步凝聚共識,抓住發展機遇,攜手應對挑戰,共同推動智能技術與應用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上午的學術報告環節中,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中山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以及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位學者作專題報告。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段凌杰教授作了《Human-in-the-loop learning for feedback and servicing》的報告,段教授探討了平臺如何對在線評論平臺和大語言模型中帶有偏見的評論進行策略性分析,以提取潛在的真相或完善模型。
南京理工大學王喆教授在《邊緣智能網絡中的動態資源優化與博弈》的報告中,結合強化學習、博弈論等人工智能方法,探討了面向邊緣網絡的協同優化、群智博弈等關鍵問題。中山大學王雪鶴教授在《異質網絡下快速聯邦學習算法研究》的報告中,介紹了一種基于熵的自適應聯邦學習算法,利用熵作為評估系統無序程度的指標,以緩解異構客戶端的參數偏差并加速收斂。廣東工業大學王豐教授在《RIS輔助的通感一體化波束優化設計》的報告中,探討了可重構智能超表面(RIS)輔助的通感一體化系統多天線建模和聯合波束優化等關鍵技術和演進趨勢。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云服務總監張宇超在《基于AI應用運行特征的GPU選型與性能優化》的報告中,針對目前服務器類型復雜,資源管理分散,無法滿足規模化的計算需求等現狀,提出了GPU算力性能優化解決方案。
研究生學術論壇(計科學院供圖)
下午的研究生學術論壇中,來自我校計算機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數統學院,以及來自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的十位優秀碩博研究生進行了學術成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