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邀請浙江大學專家 共探AI人才培養新路徑
作者:康怡琳、莫海芳 編輯:王珩 上傳:祝夢歡 審核:帖軍 發布時間:2025-06-25 瀏覽次數:
6月19日,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計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超教授應邀來訪我校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圍繞“人工智能專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和交叉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開展專題研討。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帖軍,副院長張瀟,及教師代表共10余人參與了此次交流。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知名學者,吳超教授分享了浙江大學在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寶貴經驗。在專業建設方面,吳教授提出了“AI+領域”交叉融合理念,并通過現場展示浙大的創新實踐案例,生動闡釋了這一觀點。他強調,“未來十年,AI競爭力在于‘縱向技術深度+橫向場景寬度’的雙輪驅動”。在課程建設方面,他介紹了浙江大學自主研發的實訓平臺——智海平臺,并詳細闡述了其構建的分層教學體系,為不同基礎和學習目標的學生提供精準化教學支撐。在人才培養方面,吳教授建言:“人工智能的落地生命力,在于與地方產業的基因融合”,強調應著力培養既掌握核心技術、又深諳特定應用場景的復合型人才。
座談會上,研討氛圍熱烈務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系的教師代表們結合吳超教授的分享,就我院人工智能專業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展開了熱烈探討。教師們聚焦于如何將“領域創新”有效融入現有課程體系、如何借鑒浙大經驗以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及如何構建更有效的機制推動“縱向技術深度”與“橫向場景寬度”雙輪驅動在本土化人才培養中的落地等議題,與吳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吳超教授對我院教師提出的具體挑戰給予了回應,并分享了浙江大學在相關課程共建、校企協同育人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思考,為我院專業建設的深化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參考。人工智能公共教育教研中心的教師代表們就人工智能公共課分類教學的核心環節,與吳教授展開富有建設性的深入探討。吳教授分享了浙江大學在人工智能公共課程建設、特別是因材施教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前沿探索。他詳細介紹了浙江大學在教材建設、差異化教學內容組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訓平臺開發、智能化考核評價工具應用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創新思路,對我校人工智能公共教育教學中心提出的具體問題給予了極具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本次研討聚焦人工智能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優化、通識課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內容充實、交流深入。吳超教授帶來的前沿理念、實踐經驗以及在公共課教學方面的創新做法,為我院進一步推進新工科教育改革、提升人工智能專業與公共教育教學質量注入了新的思路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