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與教材建設交流會在我校舉行
作者:張慧麗、趙丹青 編輯:孫陽光 上傳:祝夢歡 審核:帖軍、孫陽光 發布時間:2025-10-19 瀏覽次數:
10月18日,“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與教材建設交流會”在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此次會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我校主辦,本科生院、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省教學服務中心承辦,來自省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師生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現場。計算機學院供圖
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本科生院院長胡軍浩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帖軍主持開幕式。宋發軍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我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系統布局,表示學校將持續探索AI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新路徑。胡軍浩在致辭中介紹了學校在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方面的改革成果。他表示,下一步,本科生院將繼續著力構建“分層分類、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推動教材與數字資源建設。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彭衛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業部副主任繆可可先后致辭。彭衛肯定了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方面的實踐成果,并表示學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優化合作交流平臺。繆可可3著重介紹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人工智能教材與數字資源建設方面的規劃與支撐作用。

宋發軍致辭。

領導致辭。
在專家報告環節,浙江大學何欽銘教授以“問題求解”為核心,闡述了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與計算思維融合的設計思路。浙江工業大學王萬良教授探討了面向大一新生的AI通識教育如何有效賦能“四新”建設。中南大學劉衛國教授提出了多種內容體系,并將課程按專業需求分為工具型、平臺型與程序型三類。武漢理工大學趙廣輝教授指出,計算機通識教育需轉向培養學生“AI協作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華中科技大學黃曉濤教授深入闡釋了“AI-ABC”教學理念,通過系統性重構教學內容與資源,破解當前AI通識教育中存在的知行脫節、資源繁雜與倫理忽視等核心難題。我校莫海芳老師則分享了我校的校本實踐,介紹了通過標準化框架與校企協同推進課程建設的方案。

專家報告。
作為學校“智創未來:AI教學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會議聚焦“人工智能賦能高校通識教育”,旨在促進課程、教材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會議為全省本科高校搭建了合作交流平臺,為后續協同推進人工智能通識教育體系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撐。
備注:本新聞同步被學校《民大要聞》收錄發布,原鏈接:湖北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與教材建設交流會在我校舉行-中南民族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