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思想引領,產教結合,他是學生眼中的“引路人”
作者:趙浡涵 謝芷珊 編輯:劉虹 上傳:祝夢歡 審核:柯尊韜 發布時間:2025-03-19 瀏覽次數:
“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同學們去奮斗,去成長。”計科學院徐科老師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三全育人”理念,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學生的成長。他是學生心中的榜樣,亦是他們成長的領路人。
思想引領:鑄就航行燈塔
“成果服務于國家需要,教學科研才更有價值。”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課堂上,徐科老師從理論知識的講授延伸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用一個個小故事來鼓勵同學們著眼于當下的技術難題,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徐老師的課堂上,我們不僅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夠看到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道路與使命。”徐老師的學生黎雅紅這樣說。
作為支部書記,徐科老師積極尋求新思路,將黨建工作與教學實踐相結合。2020年7月,徐科老師所在支部入選學校首批“校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并完成建設周期。在領導學院的支持領導下,該黨支部踐行學院“鑄魂育人、數智強國”黨建品牌,設立科技助農工作站,將黨建思想引領與教研、學科競賽緊密結合。在計科學子深入基層,開展戶外實踐與實地考察期間,徐科老師積極推動設立臨時黨支部,便于全面掌握同學們的實習情況,為校外的同學們拉起一道“安全防線”。
創新驅動:激發學生潛能
在教學上,徐科老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學和學生工作各環節。他的課堂也是同學們的“心頭好”,曾多次在學生評教時奪得“魁首”。2023年,《大數據技術及應用》獲批校級思政示范課程立項。
已入職武漢金山辦公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的黎雅紅一直很喜歡他的課堂,“徐老師會充分利用在線課程和互動平臺,與同學們進行課堂交流,他的課堂內容很充實。”徐科老師還會結合就業市場需求,充分考慮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通過案例分析、實驗演示和討論等方式,幫助同學們提前掌握多種實踐技能。
談到這些教學成就和學生的喜歡,徐科老師謙虛地說:“得益于學校平臺支持,我們學院非常有幸與華為開展合作,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鏈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作為主要參與者,他積極推動企業培訓內容與核心教程相結合,也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室研究,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以賽促學,通過科技創新活動提升能力。
近年來,徐科老師牽頭組織和培訓兩千人次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項68項,5次指導學生分別獲得“藍橋杯”個人賽軟件類國賽一等獎;3次指導學生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2014年,徐科老師參與創建的新思路團隊入選由共青團中央評選的全國首批百家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013年~2023年,連續獲得“中南民族大學創新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亦師亦友,深耕育人之路
2023年6月,徐科老師帶領計科1902班的學生全部順利畢業,他本人也榮獲“優秀班導師”稱號。但在他剛接手這個班級時,同學們的整體成績并不突出。
于是,他時常和學生們課后聊天,有針對地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計劃。“我希望把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傳遞給同學們,引導他們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在了解到一些同學有競爭保研名額的想法時,徐老師更是鼓勵他們去嘗試,為他們尋找更多的競賽資源,幫助他們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方面“全面開花”。“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在最后,我帶領的班級中有3名同學成功保研。”徐科老師言語間中透露出對學生們的驕傲。
在張熙眼中,徐科老師是一個認真負責、待人隨和嚴師的朋友,不僅關心學生們的學習,更關心他們的生活。“徐老師經常到宿舍來看望我們,關心著同學們的日常起居和心理狀況。學生有困擾了也會找他聊天,緩解壓力。
去年9月,新生入學。徐科老師寄語新生:“不僅僅要享受大學生活,更不要忘記大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似春雨潤物
又似清風拂柳
徐老師一直走在育心育人的路上
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完成自己的使命與責任
培養出更多的“報國之才”
圖片來源 | 張靜 受訪者
文字來源 | 趙浡涵 謝芷珊 受訪者
編輯排版 | 趙浡涵
責任編輯 | 劉虹
審核丨桂孫來
來源 | 中南民族大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