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學院鄧湉湉老師在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發表高水平論文
作者:鄧湉湉 編輯:鄧湉湉 上傳:祝夢歡 審核:柯尊韜 發布時間:2024-11-28 瀏覽次數:
近期,計算機科學學院鄧湉湉老師在中科院Top期刊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雜志發表題為Regulating mechanisms of external axial magnetic field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in plasma beam polishing的論文。
該教師為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控制與先進制造技術科研團隊成員。此前已在中科院Top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發表論文Influence of plasma beam polishing process parameters on surface roughness of AISI 304 stainless steel,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發表論文Fundamental aspect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tal surface polishing with energy beam irradiation,可為實現高能束拋光的成形成性協同控制貢獻力量。
等離子束拋光原理示意圖 鄧湉湉供圖
高能束流加工是以高能量密度束流(激光、等離子束、電子束等)為熱源與材料作用,實現材料去除、連接和改性的技術。其中,高能束金屬拋光技術利用極端溫度梯度熔化材料邊界薄層,通過表面張力使液相流動重置并凝固成光滑表面,變革了傳統摩擦去除機制,解決了過程控制精度問題,加工媒介具備高柔性的核心優勢,可實現高塑性、高韌性難加工材料的精密和超精密表面加工。
這項研究通過磁場調控驗證了優化等離子束拋光工藝的可行性,建立了一個非均勻軸向磁場下的微等離子弧模型,用以探索外加軸向磁場對等離子弧流動與傳熱行為的調控機制,全面討論了等離子體特性(磁感應強度、電勢、弧電流、洛倫茲力、等離子體速度和電子溫度)。結果表明,等離子弧的外部形狀由其自生磁場決定,而外加軸向磁場顯著影響了等離子弧的內部流動。軸向和徑向磁場通過洛倫茲力拖拽等離子弧,誘導其螺旋運動,從而形成更適合拋光過程的能量束。
此次系列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各類基金項目的資助,鄧湉湉老師均為論文第一作者,我校均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鄧湉湉老師一直從事金屬材料高能束加工理論、工藝及加工設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發表中科院Top 期刊學術論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