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計算機科學學院2023級學生赴北伐獨立團烈士陵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作者:沈易軍、周游 編輯:沈易軍 上傳:祝夢歡 審核:柯尊韜 發(fā)布時間:2025-04-07 瀏覽次數(shù):
血染山河魂不滅,春來陵柏又青青。時值清明,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探尋歷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2025年4月2日下午,計算機科學學院2023級30余名學生骨干在輔導員沈易軍、蘇志俊的帶領(lǐng)下赴北伐革命紀念碑、葉挺獨立團武昌紀念館開展主題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敬獻鮮花、理論宣講、情景體驗等形式,激發(fā)引導廣大學生在觸摸歷史脈搏中增強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在賡續(xù)紅色血脈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參與學生合影 錢新月攝
獻花寄思:素菊凝露祭忠魂
本次活動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拉開序幕。同學們整齊列隊肅立于北伐戰(zhàn)爭紀念碑前,集體默哀一分鐘。默哀畢,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依次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在巍峨的紀念碑下,同學們深切追思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英勇獻身的革命先輩,表達對他們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參與學生默哀 錢新月攝
宣講明志:追光尋根薪火傳
紀念碑下,學生骨干肖婧、楊孜分別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現(xiàn)場思政課。肖婧同學以葉挺同志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為主線,深情講述了革命先烈在烽火歲月中展現(xiàn)出的堅定忠誠、無畏擔當與無私奉獻精神,她號召同學們將這份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學習上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生活中恪守道德、涵養(yǎng)品格,成為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楊孜同學以“歷史回望、時代對比、青年擔當”為三大維度,回顧了葉挺獨立團的歷史地位、武昌戰(zhàn)役的革命歷史,對比了先烈夙愿與今日輝煌,探討了新時代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yīng)對之策,她結(jié)合青年大學生專業(yè)為基、實踐礪能、服務(wù)社會的時代要求,號召同學們珍惜時代機遇,勇于實踐探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奮斗中書寫青春!
肖婧同學現(xiàn)場講授思政課 羅來攝
楊孜同學現(xiàn)場講授思政課 羅來攝
情景體驗:歷史回響信仰堅
走進葉挺獨立團武昌紀念館,泛黃的歷史照片如時光膠片般徐徐展開。通過館內(nèi)歷史照片所展現(xiàn)的一幅幅鮮活的歷史場景和一幕幕硝煙未散的攻城畫面,同學們深入了解“鐵軍”的輝煌戰(zhàn)績,深入理解“鐵軍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敢于擔當?shù)挠乱悖慌聽奚膲蚜遥o律嚴明的嚴謹。同學們紛紛表示:先烈們用熱血澆灌信仰,我們要用代碼書寫忠誠。科技強國的征途上,每個人都是沖鋒的“鐵軍”!
參觀葉挺獨立團武昌紀念館 錢新月攝
本次“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是貫徹落實學院黨委“鑄魂育人 數(shù)智強國”黨建工作品牌建設(shè),推進揚帆計劃的重要舉措,是探索學生骨干主講現(xiàn)場思政課,打造學生“自主式發(fā)展”育人模式的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這一場新時代青年與革命先烈的跨時空“精神對話”,計算機科學學院2023級學生必定能在烽火歲月中感悟家國情懷,在英雄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并將紅色基因轉(zhuǎn)化為“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以“不忘來時路”的清醒與“奮進新征程”的豪情,在民族復(fù)興的偉大征程中勇?lián)鷷r代使命,書寫屬于新時代民大青年學子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