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
發布時間:2019-05-05 瀏覽次數:
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暨國際公開賽作為一個公益性、非營利賽事,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方法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從2011年發起設立,已經成功連續舉辦8屆,目前已經形成具有搬運工程、競技工程、競速工程、醫療工程、工程越野、工程創新設計等多類面向工程應用、突出創新實踐的機器人科技競賽活動,是國內參賽高校規模大、關注度高、影響力廣泛的工程機器人專業公益賽事。中央電視臺、人民網等新聞媒體多次對大賽的有關情況進行過報道。
該賽事的機器人競賽項目,緊密結合“工程”、“應用”和“實踐”三個關鍵詞,通過完成一個非常明確和具體的工程任務,來代替人或協助人來進行工作。競賽項目應用目標明確,強調動手實踐;項目設置合理,各大項均以技術水平為標準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單項,低端項目技術入門門檻不高,但后期高端單項技術可擴展性和提升空間較大;具有初期投入經費不高、增減設備靈活、結合擴展性強、強調實際掌握和注重知識獲取等明顯特點。這些比賽特點適合當前我校工科學生教學實踐鍛煉和動手能力提高的實際情況,通過該比賽能夠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思維和學習創新方法。尤其是在針對學校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新工科背景下,對我校工科學生激發學生活力、挖掘學習潛力、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著積極推動作用。
2018和2019年該賽事分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廣東韶關學院開賽,均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眾多高校近8000名師生參賽。2019年賽事涉及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競速、機器人競技等18大類46個項目比賽,有來自全國301所高校、1726支代表隊的8000余名師生參加比賽。CCTV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中國日報網和中華網等國內權威媒體對比賽進行了專項報道。我院軟件工程實驗班組成兩支參賽隊伍參加了過去兩年的比賽,共獲得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在比賽前期訓練準備和賽場競賽過程中,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高,進一步夯實了學生的理論基礎,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視野,突出了專業建設“厚基礎+善思維+強實踐+重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