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童小念老師
作者:李娜 編輯:張嫣 發布時間:2023-06-12 瀏覽次數:
童小念教授是我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導師,前些年她雖已榮退,但我們還常常聯系,當年她教導我為學、為人、為事的種種情景時時浮現腦海,并不隨時光流轉而漸漸淡忘,反而一筆一劃深深地刻在了記憶的銅柱上,難以忘懷。
童老師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主持或參與省部級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被授予中南民族大學教學名師榮譽稱號,獲湖北省優秀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兼任武漢市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本科時,童老師給我上過《匯編語言》和《體系結構》2門課程,那時的她方過中年,沉淀了知性與優雅、睿智與干練,在她身上既有通透的陽光雨露,也有靜怡的歲月無痕,是班上不少女生希望成為的樣子。
大二時選修了《匯編語言》,這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童老師千方百計克服我們的畏難情緒,激發我們對課程的興趣,她睿智的思維,將這門課程的邏輯結構梳理得非常清楚,讓我這個對低級語言一竅不通的小白,深深體味到了計算機底層框架和上層語言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驚嘆已經學習到高級設計語言和底層硬件框架之間的因果關系,引發了我們對計算體系結構濃厚學習興趣。她對知識的分解和掌控,給我提供了一種思維方法,一直益于日后的學習與處事。
本科畢業時,我便報考了童老師的研究生,并有幸地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學習數年。
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從基礎學習階段進入基礎研究階段,我作為學生實現了第一次跨越。作為一名研究生,開始從事科研的相關工作,一開始的我是并不適應的,童老師很敏銳地發現了我的問題。童老師深知此時“師傅領進門”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對我的學術訓練,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研究者。剛入學沒多久,我們課題組就接到了一個“虛擬校園”項目,需要對校園的眾多建筑物進行“數字重建”。剛剛接觸到這樣的課題,一時間無從下手,童老師指導我們制定計劃,充分了解當前同類課題的相關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她聯系了這些方案中的成功案例讓我們去參觀學習,再根據我們現有的設備和基礎,制定了合適的解決方案。作為項目的推動者,童老師的干練,縝密的邏輯思維方式,令我為之折服,欽佩。有這樣的導師何其有幸。
童老師常說,研究者需要擁有獨立搜集信息,發現問題,分析研判的能力,也需要自己不斷主動地汲取新的知識。為此,她將我們幾個研究生推薦到709研究進行實習,在那里學習、研究過程中,童老師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與支持,一步步引導我,有針對性地補充知識短板,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鼓勵我從多種角度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中不斷學習,體會科研的樂趣與成就。
我的童老師很嚴厲,也很和藹。對于學習和科研,她對我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常常教導學生不過于看重得失,無須斤斤計較,要勇于付出,人生總是敢于“舍”方有“得”。生活中,她總是時時牽掛著自己的學生。每年的中秋和歲末,童老師知道我們會想家,總是自掏腰包請我們一幫人吃飯。童老師的平易近人,愿意走進學生生活里,時時刻刻為我們考慮問題,歲數大一點師姐師兄的生活上的困難,她也盡力幫助,我們也放心去傾訴自己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童老師認為我可以繼續深造,并為我推薦了武漢大學的李元香教授為導師。經過兩年的努力,我進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繼續學習,三年后取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我選擇回母校成為童老師那樣的人。
童老師除了給予我細心指導和鼓勵之外,她還幫助了太多的學生,我只是她眾多學生中最平凡的一位,也很感謝學院信賴我,讓我在這里分享我與童老師的故事,如果換成其他人來寫估計會更全面和精彩,因為每當我在不同的場合提及童老師,總是會有各種不同的學生和同事給我分享更多她的故事,大家仰慕她的學識與成就,感恩她的體貼和豁達,欣賞她的果敢和見識,崇拜她的智慧與口才,每個人都用他們自身與童老師交往的經歷,進一步強化了她在我心目亦師亦母的獨特地位,我的感受只是滄海之一粟,無法企及她為我們所做的萬分之一。
真誠感謝童老師的啟蒙之恩,給予我知難而進的勇氣。我今后還要繼續向童老師請教,請教她如何做一個出色的母親和妻子,雖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師恩難忘,掛一漏萬,謹以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