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學單位: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藍圖,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的綱領性文件,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和保障作用。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結合辦學實際,學校決定在現有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啟動2021級本科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通知如下:
一、 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
(二)堅持學生中心、全面發展。把思想品德、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體育美育、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堅持方案之間、課程之間的延續性。制訂2021級本科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做好與其他年級課程的銜接,保證課程的延續性,不影響學生重修和畢業。
二、 制訂范圍
全校所有2021年招生的專業。2021級繼續全面實施大類培養,各學院須合理設置大類課程和分流后的專業課程。
三、 制定要求
(一)總體要求
各學院應當全面總結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經驗,廣泛征求廣大師生、用人單位、校友、專家等利益相關方意見,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要求和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精心凝練和科學制定本專業可衡量的培養目標,體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與優勢。
(二)具體要求
1.2021級人才培養方案是對2019和2020級培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總學分、學時學分比、課程平臺遵照《關于制訂2019級本科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通知》(民大教學〔2018〕33號)(見附件3)的要求。
2.在2020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全面審視各專業課程設置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支撐度、專業培養方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需求的契合度,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優化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特色。
3.對照“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新標準,將“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專業認證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課程體系設置支持學生畢業要求的達成。畢業要求要結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進行科學表述,要能有效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工科專業的畢業要求應能全面覆蓋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的12條畢業要求內容。
四、 相關課程調整安排
(一) 通識必修課
1.除2020級已有的通識必修課程外,2021級方案中增加《國家安全教育》。1學分,32學時,開課單位為黨委學生工作部,第1或2學期開課。
2.增加《體育素質》(名稱待定)。0.5學分,16學時,開課單位為體育學院,第7學期開課。
3.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調整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學分、學時、開課單位及開課學期保持不變。
(二) 通識選修課
通識選修課共12學分,分為8大模塊:A.心理健康與生命關懷、B.運動精神與健康人生、C.文學修養與大學寫作、D.藝術體驗與審美鑒賞、E.科學探索與生態文明、F.文史哲經典與文化傳承、G.社會研究與當代中國、H.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學生須選擇其中6大模塊課程進行修讀。學校鼓勵跨學院組建課程團隊,鼓勵青年教師擔任課程負責人,推進學校通識選修課程建設。
(三) 教學實習
2021級方案中,原有理工科相關專業開設的《金工實習》變更為《工程訓練》,學分不變,相關事宜另行通知。
五、 時間安排
(一)3月31日前,學院開展校內外研討和國內外高校相關專業的比較研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根據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培養方案,完成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審議。
(二)4月8日前,各學院將2021級人才培養方案錄入系統。
(三)4月15日前,下達2021-2022學年第1學期教學計劃。
聯系人:郭敏,宋榮。聯系電話:72879。
附件:
1.2021級通識必修課程修讀方案
2.中南民族大學2021級本科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模板
3.關于制訂2019級本科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的通知
教 務 處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