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
為推動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應用與共享,豐富我校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庫,持續加強一流課程建設工作,學校將開展2022年校級在線課程建設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在線課程建設類型與數量
本次申報工作支持兩類課程開展在線課程建設工作:通識選修課程在線課程建設和非通識選修課程在線課程建設。學院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本學院課程建設項目的評選工作,按要求報送評選結果,原則上學院申報課程數量不超過2門。
在線課程建設項目實行“學院評選+學校認定”制度,學校不再單獨組織評審工作。
二 、申報要求
建設課程須為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且設置學分的本科課程。
1.課程負責人須為我校在職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課程至少已開設2個學期;課程團隊一般由3-5人組成,應包括主講、在線教學工作人員等,團隊成員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任務分工等科學合理,能確保投入足夠時間和精力;課程團隊能夠長期參與在線開放課程的持續建設、教學應用與推廣工作。
2.申報課程內容應體現課程思政元素,緊貼時政、專業前沿及課程重難點;要結合所在學科專業、所屬課程類型的育人要求和特點,深入挖掘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科學設計課程目標和教案課件,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課程教學。
3.鼓勵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課程申報;鼓勵圍繞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培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主題的課程申報;鼓勵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雙語課程和全英文課程申報。
4.課程設計要把握“兩性一度”原則,具有一定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與已認定的校級在線課程在課程內容上不重復。
5.強化學院審查環節。為保證課程質量,申報學院要強化責任,加強課程立項把關和審查,確有立項必要的課程,才予以立項和建設。
6.課程建設項目由學校招標入圍的三家課程制作服務公司(名單見附件3)統一進行建設,如課程負責人與其他課程制作服務公司合作,課程制作服務費用自理。建設項目驗收合格并在規定時間上線全國性公開課程平臺,則認定該項目為2022年校級在線課程,認定的課程須確保未來3年可面向本科生開設并進行教學活動。
三、建設任務
1.課程建設工作須在本年度內完成,課程建設結束后由教務處統一驗收認定,經認定通過的課程方可用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開課。課程建設應保證課程資源的知識產權清晰、明確,不侵犯第三方權益;確保課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嚴禁任何違法或不良資源的傳播。
2.課程負責人應積極開展課程后期建設與應用的各項工作,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注重課程宣傳推廣,做好在線教學服務,確保上線課程質量。課程負責人及團隊在課程上線運行期間合理組織學生考勤、線上答疑、組織討論、作業批改、線上測驗及考試等環節的線上教學活動,定期維護學生學習數據。課程的教學設計符合翻轉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客觀規律,注重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新模式。
四、經費保障及其他
---學校給予在線課程建設項目5萬元建設經費,課程建設經費主要用于課程視頻拍攝、剪輯制作等建課環節,做到專款專用。
---未結項的各級精品開放課程系列和在線開放課程系列不得重復申報。
---學校鼓勵學院自主開展在線課程建設工作,自主建設課程達到校級在線課程認定條件,則被認定為校級在線課程項目。
五、工作時間安排
學院須在2022年7月11日前上報項目評選結果,逾期不予受理。
六、上報材料
1.《中南民族大學2022年校級在線課程建設項目申報匯總表》(附件1),學院領導簽字,加蓋單位公章,須提交紙質檔1份;
2.《中南民族大學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申報書》(附件2),紙質檔1份。
上述材料電子版請發送至郵箱306336155@qq.com。
教務處
2022年7月1日
編輯:紀宏璠 審核:楊春洪 上傳: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