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學院:
根據我校與國內其他高校的相關協議及工作安排,現擬選派165名優秀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赴國內其他高校交換學習。具體工作通知如下:
一、 赴武漢大學交換學習的遴選工作
根據《武漢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本科生交流學習協議書》的精神,我校將遴選20名本科生赴武漢大學學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派出人數及培養模式:
相關學院選派20名2023級優秀本科學生赴武漢大學交換學習一年(第1、2學期),采用“2+1+1”(一年級、二年級在我校學習,三年級在武漢大學學習,四年級回我校學習)培養模式。具體學習時間為2025年9月至2026年7月。
(二) 遴選對象:具體見附表1
(三) 資格條件:
1. 政治立場堅定;
2. 身體心理健康;
3. 遵紀守法,品行優良,入學至今無違法、違紀記錄;
4. 成績良好,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無必修課程不及格記錄。
(四) 遴選方式:學生如實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武漢大學交換學習學生申請表》(附件1)后交所在學院,各學院根據學生政治思想品德、在校表現、學業成績及身體、心理狀況等方面綜合考評,擇優推薦符合條件且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在籍在校本科生,并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武漢大學交流學生匯總表》(附件2)。
二、赴重慶大學交換學習的遴選工作
根據我校與重慶大學《重慶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深化聯合培養本科生合作協議》的精神,我校將在2024級相關專業中遴選120名本科生赴重慶大學學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培養模式:采用“1+1+2”(一年級在我校學習,二年級在重慶大學學習,三、四年級回我校學習)培養模式。具體學習時間為2025年9月至2026年7月。
(二) 遴選對象:具體見附表2。
(三) 資格條件:
1. 政治立場堅定;
2. 身體心理健康;
3. 遵紀守法,品行優良,入學至今無違法、違紀記錄;
4. 無不及格記錄,平均學分績點不低于3.0或本專業成績專業排名在前10%。
(四)遴選方式:學生如實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重慶大學交換學習學生申請表》(見附件3)后交所在學院,各學院根據學生政治思想品德、在校表現、學業成績及身體、心理狀況等方面綜合考評,擇優推薦符合條件且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在籍在校本科生,并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重慶大學交流學生匯總表》(附件4)。
三、 赴中央民族大學交換學習的遴選工作
根據我校與中央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幫扶中南民族大學培養本科生項目合作協議書》的精神,我校將在2024級相關專業中遴選25名本科生赴中央民族大學學習。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養模式:采用“1+1+2”(一年級在我校學習,二年級在中央民族大學學習,三、四年級回我校學習)培養模式。具體學習時間為2025年9月至2026年7月。
(二)遴選對象:見附表3。
(三)資格條件:
1. 政治立場堅定;
2. 身體心理健康;
3. 遵紀守法,品行優良,入學至今無違法、違紀記錄;
4. 成績良好,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無必修課程不及格記錄。
(四)遴選方式:學生如實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中央民族大學交換學習學生申請表》(見附件5)后交所在學院,各學院根據政治立場堅定、思想品德良好、學業成績優良、身體心理健康等方面綜合考評,擇優推薦符合條件且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在籍在校本科生,并填寫《中南民族大學赴中央民族大學交流學生匯總表》(附件6)。
四、相關說明:
以上交換生的管理參照學校交換生相關文件執行,具體如下:
1. 我校承認派出的交換學生在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獲得的學分,具體認定辦法參照學校交換生相關文件執行。
2. 赴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交換學習的學生分別按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規定標準向交換學校繳納交換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由交換學校統一安排住宿。
3. 交換生在交換學習期間大學生醫保在我校自行購買。學生還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購買醫療、意外傷害、財產等商業保險。保險費由學生自行承擔。在交換期間發生的有關醫療費用保留好單據回校后按我校相關規定報銷。
4. 學生可根據在交換學校的學習情況和我校黨委學工部的相關規定參與我校的評獎評優。
5. 學生交換學習期間應遵守雙方學校相關管理規定,在合乎規定的范圍內享有與交換學校在校生相同待遇。對違反管理規定者,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并立即中斷其交換學習資格。
五、時間安排
各學院于5月20日17:00前將公示后無爭議的交換生匯總表紙質版(簽字蓋章)交教務處教學運行科,交換學生匯總表和照片(兩寸、藍底)的電子版發送到指定老師。其中,赴重慶大學的交換生需要交兩張兩寸、藍底的紙質版照片(照片后面注明姓名、重慶大學接收學院)。
教務處
2025年4月23日
作者:劉茜 編輯:耿亮 審核:胡軍浩 上傳:劉茜
附表1:2023級赴武漢大學交流學習計劃
序號 |
我校派出學院 |
我校派出專業 |
武漢大學接收學院 |
武漢大學接收專業 |
接收人數 |
1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 |
電子信息學院 |
通信工程 |
2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 |
3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2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 |
3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技術 |
3 |
4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2 |
5 |
法學院 |
法學 |
法學院 |
法學 |
2 |
6 |
民族與社會學學院 |
歷史學 |
歷史學院 |
歷史學 |
2 |
文物與博物館 |
考古學 |
2 |
共計 20人 |
附表2:2024級赴重慶大學交換學習計劃
序號 |
我校派出學院 |
我校派出專業 |
重慶大學接收學院 |
重慶大學接收專業 |
接收人數 |
1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 |
12 |
2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 |
3 |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
4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材料類、 化學類 |
化學工程與工藝學院 |
材料化學 |
12 |
5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6 |
應用化學 |
7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計算機類、自動化類、 自動化 |
自動化學院 |
自動化 |
12 |
8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2 |
9 |
機械及運載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5 |
10 |
大數據與軟件學院 |
軟件工程 |
10 |
11 |
人工智能 |
12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 |
6 |
13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 |
6 |
14 |
法學院 |
法學 |
法學院 |
法學 |
10 |
15 |
外語學院 |
英語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10 |
16 |
日語 |
日語 |
17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 |
新聞學院 |
新聞傳播學類(新聞學、廣播電視學) |
5 |
18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類(數學與應該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
5 |
19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大數據與軟件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5 |
20 |
經濟學院 |
金融學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金融學 |
1 |
2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公共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類(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
2 |
22 |
經濟學 |
23 |
管理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24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
25 |
會計學 |
會計學 |
26 |
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學院 |
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 |
3 |
共計 120人 |
附表3:2024級赴中央民族大學交換學習計劃
序號 |
我校派出學院 |
我校派出專業 |
中央民大接收學院 |
中央民大接收專業 |
接收人數 |
1 |
音樂舞蹈學院 |
音樂學 |
音樂學院 |
音樂學 |
3 |
2 |
舞蹈表演 |
舞蹈學院 |
舞蹈表演 |
3 |
3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國際教育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4 |
4 |
美術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美術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9 |
5 |
環境藝術設計 |
環境藝術設計 |
6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7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 |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環境科學 |
6 |
8 |
環境工程 |
環境工程 |
共計 2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