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制度是教研室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規范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2023年10月10日上午,在教務處會議室召開了學校首屆集體備課交流活動。數學與統計學學院、外語學院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學院長及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教師代表參加交流活動。活動由教務處副處長耿亮主持。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教師裴圣愚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課程建設概況、集體備課的主要做法和集體備課的基本思考三個方面進行了清晰、詳細的介紹。課程集體備課順利推進的主要做法有四點:領導對課程的重視是核心、教師合理分工協作是基礎、校際深度教研交流研討是保障、以行促改強調行動力是關鍵。團隊建設,功在平常,講求實心;問題意識,聚焦主線,講求實意;討論辯論,紅臉出汗,講求實用;多方對話,開拓視野,講求實效,關于集體備課活動,裴圣愚老師細致全面地分享了個人的思考。

(教師裴圣愚做經驗交流)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谷秀青則以教育部教學改革文件為指導,從三個層面詳細介紹了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及組織形式。一是重視制度建設與政策激勵。學院出臺了《馬克思主義學院集體備課制度 (修訂)》,對集體備課制度的參加人員、主要內容、組織形式和組織流程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要求,教研室則制定了具體備課獎懲措施。二是思政課集體備課的做法及組織形式。主要有“走出去”與“引進來”、線上線下結合及“黨建+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等三種形式。三是具體備課措施。目前主要采取師生共同備課的形式,在備課內容上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

(教師谷秀青做經驗交流 )
結合學院實際情況以及活動交流分享的內容,活動參與人員開展了積極熱烈的交流討論。
以本次交流活動為契機,各學院要提高認識,重視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不斷完善學院本科教學管理日常工作,發揮教研室等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要加強合作,通過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的開展,集思廣益,提高學院教學團隊、課程團隊等的協調合作能力,明確課程改革方向;要優化管理,做好集體備課工作的記錄,重視痕跡管理,建立問題意識,通過“痕跡”,及時反思教學工作中不足;針對教學活動開展中出現的不足,要做好跟蹤,銷號式辦結課程日常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明確課程改革方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楊兵 編輯:耿亮 審核:胡軍浩 上傳: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