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提升新入職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整體素質,助力他們職業發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于2017年9月22日至24日舉辦了新入職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本期培訓工作邀請了劉成武教授、蔡瓊教授、王祖山教授、康翠萍教授等10余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教師角色定位、課堂組織、課堂管理、教學設計、課程設計、生師互動、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現代教育技術技能運用和教師成長等專題展開,采用集中授課、分組溝通討論交流的模式進行,取得良好成效。 
劉成武教授從教育背景與問題、大學責任看教師擔當、教師成長過程、得與失的啟示等四個方面對“教師的成長: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大學教師”主題進行了深度闡述,剖析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歷程與如何做一名大學教師,指出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大學青年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勇于擔當的精神,努力學習和工作,多出好成果好思想,教書育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蔡瓊教授自何為學術角度切入,從大學的學術責任到教師的學術責任、大學教師的教學責任、大學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擔當和對大學管理的幾點思考等五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職業發展中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學責任與擔當”進行了系統闡釋,指出高校教師應有創新教育觀,培養創新精神,增長創新才干,訓練創新思維,開展創新教育并倡導大學應搭建教師教學發展支持平臺,建設好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塑大學教學文化,引導教師潛心教學。 
田恩舜教授從課堂組織教學、課堂組織教學與教學效能、青年教師如何提升課堂組織教學能力等三個方面對“課堂組織教學:提升教學效能的關鍵”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說,作為教師,應明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組織和維持學生注意力,要建立和執行課堂規則與行為標準,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持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同時,田教授強調指出,作為新入職青年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思、趣、活”三方面文章。 
田曉紅教授 從為什么要進行課堂管理以及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兩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課堂管理策略:從態度到技巧”進行了論述,她認為作為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態度與技巧、策略與藝術之間的關系,生師互動,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同時,田教授指出,課堂管理是一種文化傳承,做好課堂管理工作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 
王祖山教授開篇以《詠鵝》為引,要求每位參訓教師針對五、六歲的小朋友設計一堂課,并針對他們的設計結果逐一進行了點評,指出教師應基于對象、內容、體系、認知、尊重、方法、目的等因素的不同來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實現教學目的。 
張瓊博士從目前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專業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聯系不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等現象入手,結合所在團隊課程改革成果與成果應用效能,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模塊化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進行了詳細解讀,指出基于對象的課程模塊設計對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調教師模塊化課程設計,孵化課改新成果。 
康翠萍教授以一段教學視頻內容切入“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反思”主題,向參訓教師闡釋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分享了個人教學設計、設計模式、設計案例的幾種有效嘗試和相關經驗,指出作為大學教師應基于不同對象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過程與教學實踐檢驗,再設計、再教學與再反思,不斷完善并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萬力勇副教授作了“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專題講座,他通過設計過程演示,著重從PPT課件的設計技巧與制作、微課與翻轉課堂以及慕課的應用與開發等幾方面,向參訓教師展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帖軍副教授以教學活動中的態度問題、方法問題及教學改革問題為主線,結合大量案例,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分享了自己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方式方法。同時,帖軍副教授強調指出,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提高理工科學生學習興趣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這一。 
培訓期間,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從咨詢專家庫中抽取了7位專家參與了教師工作坊活動。活動中,專家針對參訓教師現場5分鐘的說課進行了全方位點評,受到參訓教師一致好評。 據悉,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目前已組織舉辦了5期針對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班,受訓教師累計達230余名。未來,中心計劃以多種形式如專題講座或教師工作坊等,為教師們創造學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