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午,由學校學生學業發展中心王力同志主持的第43期教學學術午餐會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學術活動室召開。來自各學院、學生工作部等相關部門的30余名教師參加了本期午餐會。
午餐會圍繞“師生互動何去何從”這一問題展開。王力主任首先對“CCSS”項目及其在我校開展情況和該項目的目的、意義等做了簡要說明;展示了近年來我校與全國各層次高校“生師互動”的調查結果,并從全國、區域和類型的視角進行了分析,指出我校“生師互動”現狀與985(或211)院校或全國其他普通高校相比,“生師互動”比例明顯偏低。隨后,針對“CCSS”項目和調查結果,與會教師展開了熱烈討論。
在討論中,來自管理學院的胡曲應、音樂舞蹈學院的劉冰、外語學院王靜和教育學院胡燕、趙冬梅、楊文嬌、王昊哲等10余名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工作實際,先后發言與交流。他們認為,學校“生師互動”水平低,存在生、師雙方面的主、客觀原因,針對教師提出的諸如調查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問卷內容構成、抽樣樣本男女生比例構成、對樣本的持續跟蹤調查等問題,參與研究的學生工作部(處)的同志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回答。
針對我校“生師互動”水平低的問題,學生工作部姚上海部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目前學校正在進行專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采取措施,主動推動“生師互動”工作,積極構建學習型校園;全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包括學習型導師、成長型導師、實踐型導師、就業型導師等),有效推進“生師互動”工作,持續提升我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最后,王力同志根據討論情況,對本期教學午餐會進行了總結。我校“生師互動”比例偏低,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原因,如學生缺少交流互動意識、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部分教師忙于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支撐互動的力度不夠等等,并提出了改善現狀的一些相關對策和建議。
據悉,CCSS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已經連續開展9年,參與院校147所,我校從2016年開始,連續2年參加該項目,每次調查3000多名學生。此項調研工作的實施對我校教師教學發展與學生學業發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希望學校、學院、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支持,通過“師生互動”機制真正有效推動學校本科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