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自今年6月以來,組織開展了7期“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系列專題培訓。
該系列培訓將全校各專業分為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藝術學等7大類,邀請了14位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專家,針對各類課程特點精準化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培訓。各學院教學副院長、教研室(系)主任、專業負責人及教師代表200余人參加了培訓。
針對文學、歷史學、哲學類專業課程,華中科技大學李華君教授和湖北師范大學劉敏教授以國家級一流課程為例,講解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要素,探討了在新文科背景下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強調文科類課程思政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針對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專業課程,武漢大學文建東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龐明禮教授系統分析了課程思政寓育于教的重要性,并以《經濟學》課程和《公共政策學》課程為例分享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實踐。他們認為,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以培養具備深厚專業素養、敏銳社會洞察力及高尚道德情操的綜合型人才。
針對工科類專業課程,武漢大學吳黎兵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吳友宇教授分別以《計算機網絡》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為例,詳細講解了基于科學技術的思政元素挖掘要點和“OBE+PBL”教學模式,指出工科類課程應注重激發學生的科技報國之志,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
針對理學類專業課程,上海交通大學陳春麗副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廖紅教授分別就《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課程建設探討了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她們強調,課程應聚焦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倫理教育,塑造學生勇于探索未知、不懈追求真理以及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針對農學類、醫學類專業課程,中國農業大學彩萬志教授和湖北大學張海謀教授分別以《普通昆蟲學》和《分子生物學》課程為例,深入剖析了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和實施路徑,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綠色發展觀和大國“三農”情懷,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
針對藝術類專業課程,浙江音樂學院楊九華教授和寧波大學王蕾教授分享了藝術類專業課思政建設路徑,以及美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方法,指出課程應通過美的力量來滋養與塑造學生,積極傳揚中華美育精神,激勵學生主動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針對教育學類專業課程,華中師范大學鄭剛教授和武漢大學王郢研究員分別圍繞課程思政的內涵、思政育人效果評價等內容展開講解,強調課程應激勵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目標,任課老師要爭做“四有”好老師。


培訓現場。 趙靖攝
培訓結束后,參訓教師紛紛表示,通過本次培訓進一步提升了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對如何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結合課程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更清晰的思路。
轉自中南民族大學新聞網:http://www.g1tmj6w.xyz/xww/info/1004/12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