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30日,由國家民委人事司主辦、中南民族大學承辦的委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我校舉行。25日上午,培訓班在學術交流中心開班,校長李金林,校黨委副書記白江源,組織人事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教務處負責人,國家民委直屬高校的64名青年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開班式由白江源主持。

中央民族大學楊毛措老師作為學員代表發言,感謝國家民委和中南民族大學提供的學習機會。她表示,培訓期間將虛心求教、遵守紀律、積極參加班級各項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李金林在講話中指出,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后備力量,其成長關系到學校的未來與發展。他從認識到位、認真學習、加強交流、學以致用、嚴守紀律五個方面向學員們提出了期望與要求,希望大家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學用結合,學深悟透,在相互交流中學有所獲,更快成長為優秀教師。 本期培訓班由中南民族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具體承辦。培訓班共邀請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的11位知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四有”好教師》、《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素養提升》、《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藝術》、《高校教師當關注——教與學的邏輯與情懷》、《智慧課堂——教育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應用》、《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等專題講座和《新時代,新作為——青年教師立德樹人與教師教學發展》、《教學設計、教學質量與教學反思》及《民族院校青年教師使命與擔當》等專題交流討論。
中南民族大學李金林教授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為題作輔導報告。他指出,青年教師應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刻認識建設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意義與新時代民族院校教師的特殊使命和定位,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華中師范大學萬美容教授以《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主題作輔導報告。他詳細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教育論述,深入剖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他指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教師,希望大家能養成尊重、欣賞的教育態度,樹立平等、互動的教育理念,探索、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引導方式,爭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熊永紅圍繞《享受并熱愛教學》主題,結合“教一樓階梯教室的長明燈”、“充滿苦澀和快樂的實驗室”、“榮先生雪夜造訪學生宿舍”等親身經歷,與培訓班青年教師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闡明師德傳承的重要意義,她引導青年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中要回歸常識、回歸初心、回歸本分、回歸夢想。  中山大學教授王竹立以《教學設計﹒教學技術﹒教學藝術》為主題作輔導報告。他指出,教學設計就是設計教學,并從分析、策略和評價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了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如何去做。他認為,制作PPT應遵循“簡、圖、比、美”原則,一目了然,實現教、學之間有效溝通。關于教學藝術,王教授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教學有法(科學),但無定法(藝術), 貴在得法(綜合)。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何嶺松以《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與素養提升》為主題作輔導報告。他結合自身經歷,向培訓班青年教師示范如何利用科研來引領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亮點。他強調,青年教師應充分利用訪學、參與國際國內會議等機會和途徑持續拓寬自身科研與教學視野,不斷調整自我教學方法,積極主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以研促教,教、研相長,以期早日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高校教師當關注——教與學的邏輯與情懷》為主題作輔導講座。他認為,當代大學生目前在創新能力、處理復雜問題能力和綜合素養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改變教學方式,以問題為驅動、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網絡與智能手段,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意識以及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批判性思維,不斷拓寬大學生問題視野,培養大學生關鍵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許煒以《智慧課堂——教育信息化技術與教學應用》為主題,向大家闡述了“微助教”產生與發展過程、特點及應用現狀。他強調,“微助教”是一款基于微信平臺開發的公眾號,應用方便,能有效促進師、生課堂互動和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為鞏固與加深培訓班青年教師對“微助教”的了解,他現場邀請培訓班青年教師加入他的課堂,模擬課堂簽到、答題、討論互動、隨機點名和慕課錄制等教學過程。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康翠萍以《以學為中心的高校本科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為主題作輔導報告。她從教學設計與教材、教學大綱的關系,教學內容與教材的關系,專業課程的目標,教學設計的因素等問題為切入點,結合自己承擔的本科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情況、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與大家進行了充分討論、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田曉紅以《課堂教學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教學設計的視角》為主題作輔導報告。她從教學設計角度,向大家深度剖析了課堂教學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她認為,認真設計一門課和認真上好一門課必須做到知識、理念與行動三者協同,并以大量實例分析、實證三者有效協同才能將教學效果發揮到更優。同時,她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等十個方面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好的教學設計該如何去做。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余龍江以《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為主題,從新時代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大學教師為什么要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指出了教師承擔的責任和角色。他強調,青年教師要把教好一門課當成自己未來的一項事業來做;要回歸初心,將專業教育與人的教育相結合,要注意課堂組織與創新思維的訓練;要主動開展科學研究,以科研促教學;要打好學術功底,重視長遠規劃。 30日下午,國家民委直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結業式在學術交流中心舉行。國家民委人事司勞資與專業技術人才處處長邊旭東,校黨委書記邊境,組織人事部、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負責人,培訓班全體學員參加了結業式。儀式由組織人事部部長蔡瓊主持。
西南民族大學鄧添予、西北民族大學黃洪猛、我校韓曉樂老師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從思想、技能、情感等方面總結了培訓的收獲,并從自己的學習體會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他們表示,要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牢記新時代民族高校教師的特殊使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邊旭東強調了首次舉辦國家民委直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的重要意義,肯定了此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以及各委屬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他希望參加培訓的青年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并分享此次受訓心得,共同推進委屬高校人才隊伍持續健康發展,為民族高等教學事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邊境從組織領導、師資內容、紀律學風等方面對此次培訓活動作了總結。他指出,本期培訓班不僅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加強了民族院校間的交流。他強調,青年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打好政治基礎、思想基礎、業務基礎和作風基礎,做到政治過硬、身帶正能量、一心為學生。他還就今后相關培訓工作對職能部門提出了工作要求,并表示學校會更加關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民族高等教育。  與會領導為培訓班青年教師頒發了結業證書。
培訓期間,根據培訓工作安排,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張鐵明組織開展了1次團隊建設活動;圍繞“新時代,新作為——青年教師立德樹人與教師教學發展”、“教學設計、教學質量與教學反思”、“民族院校青年教師使命與擔當”等專題,分別組織開展了4次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在小組討論、交流活動中,培訓班青年教師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發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與反思。 據悉,作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民委組織舉辦了本期委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舉辦培訓班的目的,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二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民族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提供強大的人才與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