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61期教學午餐會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學術活動室舉行。本期午餐會主題為“一流本科教育,教師教學何為?”,由教育學院院長康翠萍教授、經濟學院王祖山教授共同主持,來自不同學院的近50名教師參與了本次活動。 康教授首先以“面對高等教育新時代‘本科教育為根,人才培養為本’的新要求,教師怎么辦?”開篇,引發與會教師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認為:本科教育應注重學科前沿理論、側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革現有教學過程、融入新穎教學手段;注重學生技能培養、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進一步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實現學生全方位人格、健康心理和面相未來的知識體系構造,等等。通過討論,康教授認為,新時代的大學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時刻把教學目標、內容設計與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把知識創造與知識傳播、學科知識與人格發展、傳道授業與教書育人全面協調起來,最終形成學術文化、教學文化、課堂文化相結合的師生共同體。 隨后,王教授與與會教師展開了交流。他結合自己承擔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情況,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從教學反思到師生協同、最終到教學創生的全過程。他指出,傳統思維里與數學相關課程是枯燥無味的:為了應試而傳授靜態的知識,知識之間相互獨立缺乏聯系、邏輯思維關聯性不強、學生使用知識能力無法鍛煉,使傳統《統計學》課堂呈現學習無趣、知識無用、學生無能、感受無聊的特征。他強調,在通過以“前沿-動覽”、“專題-研討”、“項目-實訓”三環節將知識點重新融合,輔以大量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案例后,整個課程體現出“把知識穿起來,把思想融進去;把生活拿進來,把統計融進去;把紙筆收起來,把技術融進去”的新穎狀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理論同生活實際的距離,且最終實現了學有所用、有趣學習的理想狀態。 午餐會結束時,與會老師們認為:“模塊化”的教學重構理論新穎、可操作性強,將進一步學習、領會、消化與吸收,并應用于自己未來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實現大學教師教學新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