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受我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邀請,臺灣大學王秀槐教授及其團隊來我校舉辦了“活化教學的錦囊秘籍:教學設計/討論引導/教學研究”工作坊。 1號上午,工作坊正式開始。王秀槐教授在深入分析教與學的關系、當代學生特質、未來需要人才類型以及教師面臨挑戰等基礎上,向參與教師介紹了“BOPPPS”有效教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王教授指出,“BOPPPS”是對導言(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ion)、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等六個課堂教學環節的概括,是一種組織教學流程的方法,可以運用到設計10分鐘、45分鐘和一門課中,其教學特點是采取鳳頭策略吸引人;采取豬肚策略讓學生參與;采取豹尾策略有力地收尾。針對這些環節,王教授通過視頻、案例、示范等方法詳細講解。隨后,工作坊安排了學員實操環節,各位老師根據理論,分小組協作開展針對性的探索,全場氣氛活潑。 
1號下午,王秀槐教授向各位學員詳細講授了“4F引導法”。“4F”即事實(Facts)、感受(Feelings)、發現(Findings)和將來(Future)。她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不系統、不自覺地運用這幾個層次的自我提問來取得新獲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聯系。老師有必要依序使用四個層次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她強調,新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事實“Facts”,具有客觀性;學生面對一個客觀事實會有相應反饋,即“Feelings”;將事實與既有經驗聯系起來是一個探究過程,這就是“Findings”;最后學生得出結論,未來應該怎么決定、怎么做,是最終的“Future”。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可采用簡單明了、邏輯清晰、符合認知過程的“4F引導法”,讓學生有目的、有條理、循序漸進地參與討論,創造出“有溫度的教室”。 
2號上午,王秀槐教授組織全體學員進行了實戰演練,分小組實際運用“BOPPPS”組織課堂教學。老師們通過15分鐘的微課展示、運用“4F”法共同討論,各組討論氣氛熱烈。 
2號下午,王秀槐教授與老師們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研整合的秘訣:如何將教學轉化為研究”。她通過教學研究案例,詳細闡述了教學學術,即“SOTL”的概念。王教授認為,教學研究的主題范疇廣泛,主要包括“教學策略”、“學習評量”、“師生互動”、“教學信念”和“課程發展”等方面;而包括“行動研究法”、“訪談法”、“個案研究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教學研究方法也各有特色。隨后,王教授以多件翔實案例講解教學研究的四部曲,即“定義教學研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假設、設計教學研究方法、搜集數據進行分析”。參加工作坊的老師們聚精會神,努力吸收王教授先進的研究理論知識,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據悉,本次王秀槐教授教學工作坊,除我校23位老師參加外,作為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我中心還接納了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省內20余所大專院校的40余位老師的報名申請,發揮了一定的輻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