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學是中南民族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專業之一,其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學校1951年建校之初的“文化班”。本學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審美文化與文獻的研究,成就突出體現在唐宋詩詞研究、中國文學發生學譜系學研究、古漢語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關系等方面。早在 1950 年嚴學宭先生主持中南地區民族語言的識別和調查工作,識別土家族、毛南族、京族、水族,創制了黎族文字。1982 年本學科教師發現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女書”文字被寫入《劍橋中國文學史》。本學科注重數字人文研究,強化新文科建設,學院教師在王兆鵬教授帶領下開發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開辟教學與研究新領域,在學界產生重大影響。
1995年,獲批文藝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0年,獲批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3年,獲批中國古代文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批漢語言文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了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1、文藝學
文藝學學科現有教師8名,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6人。近年來,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或青年項目5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哲學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9部,獲省部級科研獎5項。經過40多年的發展,創建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民族美學》輯刊,為研究生培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藝學二級學科設有五個研究方向:
(1)文學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思想指導下,學習和運用古今中外優秀文學理論觀念與方法,系統梳理中外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展歷史與現狀,探討文學理論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此指導下文學批評的實踐方式及其形態,重點揭示文學本質、文學創作、文學文本、文學接受、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闡述文學批評活動的主體、客體、標準、方法、體式以及文學批評寫作的基本要領。
(2)文藝美學
系統學習古今中外經典美學思想,力圖既比較全面深入地掌握美學的基本理論,又在形式多樣的審美實踐中提高實際的審美能力,養成自覺鑒賞文學藝術作品、思考經典美學理論、觀察并解讀豐富多彩的審美現象的習慣,形成健全、寬容、開放的審美觀,不斷提升審美趣味和人生境界。
(3)民族文學理論
學習和運用文藝學的理論方法,同時結合民族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古代民族文學批評與理論、現當代民族文學批評與理論,主要側重研究明清南方少數民族的詩話、文話、序跋、論詩詩、評點等。
(4)中國現代文論
以現代中國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為研究對象,探索由古今中外交匯形成的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的核心命題、思想成就,以及批評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建構富有特色的中國現代文論的知識系統。
(5)藝術美學
立足中西方美學與藝術理論,對地方性或一般性的藝術審美現象進行剖析和闡釋。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中國少數民族藝術、門類藝術美學以及當下流行文化、網絡亞文化方面研究。
2、中國古代文學
林之棠先生的《詩經》及元曲研究在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王兆鵬教授的《詞學史料學》是當代詞學研究的必讀書目。古代文學學科現有教師13人,在崗教授、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6人。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重大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多項,出版有《先秦文學發生研究》《唐宋詞史論》《湖湘詩派研究》等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中國古代文學二級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1)先秦至南北朝文學
主要研究先秦以來各體文學之演進,并從比較研究的視域闡釋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學。
(2)唐宋文學
主要研究唐宋時期詩詞文的特征及其發展,詞學研究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
(3)元明清文學
在關注古典小說戲劇研究的同時,致力于明清詩文研究。
3、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二級學科,創始人嚴學宭先生在民族語言、古漢語音韻領域卓有成就,陳克炯先生的《左傳》語言研究影響深遠?,F有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具有培養研究生的豐富經驗。本學科研究成果豐碩,主持完成了7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中國語文》《民族語文》《漢語學報》《方言》《語言研究》《文獻語言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古代漢語1》課程為國家級一流課程。
漢語言文字學二級學科設有三個研究方向:
(1)古代漢語
本方向主要研究古代漢語的文字、音韻、訓詁、語法以及語言接觸與比較,立足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對古代語言現象進行分析,注重漢語史與漢語方言史的研究。
(2)現代漢語
本方向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其中尤以方言研究和語法研究見長。
(3)語言文字應用
宣傳中國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研究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開展對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研究,為中國語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4、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主持完成了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民族語文》《漢語學報》《語言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
(1)語言理論
學習和運用國內外語言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主要側重研究語言系統內部,包括語音學、詞匯學、語義學、語法學及語用學等分支。
(2)社會語言學
學習和運用應用語言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現代漢語和語言的應用,主要研究語言在社會方面的運用。
5、中國現當代文學
現有教授5人,碩士生導師6人。近年來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0余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多項?!爸袊敶膶W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
(1)中國現代文學
立足中國現代文學領域,強化史料意識,采取古今貫通,中西融匯的研究策略,強調學術視野的開拓,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法地審視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與實踐。
(2)中國當代文學
立足中國當代文學領域,強化史料意識,采取古今貫通,中西融匯的研究策略,強調學術視野的開拓,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法地審視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與實踐。
6、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的梳理、現當代少數民族作家專題研究以及土家族詩歌史研究等方面。本學科教師成果豐碩,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多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民族研究》《民族語文》《民族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0余部。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二級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
(1)中國少數民族文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方向旨在培養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人才,指導研究生掌握民族文學研究基本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基本知識、重點把握老舍、沈從文、李喬、瑪拉沁夫、霍達、阿來等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成就與創作風格等。本方向在現當代南方民族文學研究上形成一定特色與優勢,推出了現當代南方民族文學話語研究、沈從文研究、阿來研究等方面重要成果。
(2)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利用語言學相關理論,詳細描寫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及其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系統;研究少數民族文字與文化;將實驗語音學方法用于少數民族語言研究;致力于從跨語系、跨語族的角度觀察人類語言,展開語言類型研究。
7、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碩士導師2人。近年來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7項,出版學術著作8部,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8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多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二級學科設有兩個研究方向:
(1)世界文學
學習和運用國內外文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外國文學的作家作品及文學現象,主要側重研究英國文學、美國文學、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學現象等分支。
(2)比較文學
學習和運用比較文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不同民族文學、不同國別文學、不同文化區文學的影響接受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征或共時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