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1995年以來,本學科相繼創辦新聞學(1995)、廣告學(1997)、廣播電視學(2006)三個本科專業。近年來,本科生規模穩定在1000人左右。2007年,獲批傳播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5年,獲批新聞與傳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7年,獲批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目前在校生1000名左右。本學科擁有29名教師,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講師9名,助教1名,70%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1名教師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名教師獲得全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1名教師獲得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1名教師獲得湖北省青年教師競賽文史組一等獎,2名教師獲得“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養計劃項目。民族文化影像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為湖北省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有2個二級學科方向:新聞學、傳播學。2011年以來,本學科教師共獲得15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得省部級項目20余項。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專著20余部,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等期刊發表100余篇學術論文,發表的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10余篇,多次獲得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湖北省社科成果獎等。
本學科長期研究民族文化傳播,學術隊伍穩定,理論積淀深厚,組建了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學術團隊,建立了中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在中南少數民族文化傳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版了《現代媒介與民族文化傳播》(1-4輯)、《現代媒介與民族新聞傳播》、《民族文化傳播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果。在凸顯特色的同時,本學科的科研工作堅持融入主流、對標一流,積極探索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領域,并在傳媒經濟、新聞輿論基礎理論、新聞事業發展史等方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本學科教師與民族地區地方政府、傳媒機構、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了十余項橫向課題。近年來,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圍繞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開展了大量的民族調研,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科普講解大賽等賽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二、二級學科碩士點
1.新聞學
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政治素質高,品行端正,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具備較高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為全國尤其是民族地區提供高水平新聞傳播服務。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新媒體等機構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新聞宣傳實務和研究工作。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聞理論、新聞傳播業務、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新聞傳播史等。
(1)新聞理論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傳播的基本原理,探討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規律,掌握新聞傳播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觀,自覺運用新聞規律指導新聞實踐。主要涉及新聞傳播本體研究、新聞傳播事業研究、新聞傳播工作政治規范和業務規范研究、新聞傳播從業者及新聞傳播教育研究。
(2)新聞傳播業務
該方向主要研究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背景下新聞業務運作的新機制、新技術、新模式及其行為主體的新行為方式,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探討中國新聞生產的新走向,培養學生解決新聞業務問題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3)新聞事業經營管理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事業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探討新聞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研究中外新聞事業經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結合新聞傳播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理論,開展傳媒產業政府規制、媒介產品營銷、經營、管理與運作方面的研究。
(4)新聞傳播史
該方向主要研究新聞現象與新聞事業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內在規律,注重對史實進行還原和論證,探討重要的新聞傳播歷史問題,培養學生掌握歷史分析方法。
2.傳播學
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政治素質高,品行端正,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具備較高傳播理論研究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為全國尤其是民族地區提供高水平信息傳播服務。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勝任傳播學科學研究、教學以及傳播務實工作。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傳播理論、品牌傳播、民族文化傳播、創意傳播管理等。
(1)傳播理論
該方向主要研究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注重探討中西方傳播思想的起源、發展與流變,運用傳播理論研究傳播現象。
(2)品牌傳播
該方向主要研究品牌傳播基本理論與品牌形象傳播實務,促進市場銷售,以勝任日后進入企業市場部或廣告公司策劃部從事品牌傳播等相關行業的前沿實務運營工作。
(3)民族文化傳播
該方向主要運用新聞傳播學相關理論研究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規律、戰略與方法,研究優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的路徑。借助民族院校的民族學學科優勢,拓展民族學與傳播學交叉研究領域,推動民族文化傳播的理論創新。運用視覺傳播和文化傳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民族文化影像傳播。
(4)創意傳播管理
該方向是在對數字生活空間的信息和內容管理的基礎上,形成傳播管理策略,注重研究精準傳播、創意產業、傳媒經濟和廣告學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