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子│黎妮 :道雖邇,不行不至 |
2021-07-14 (閱讀:) |
本站訊(通訊員 章詩謠 余思溢 韋詩怡 文英杰)黎妮,我院新聞學專業2017級畢業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連續兩年獲得校級學生一等獎學金和文體佳績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校級先進個人及優秀共青團員,曾作為湖北隊成員,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健身操項目,獲國家級三等獎。 黎妮曾獲2018年度《厲害了,我的國》演講比賽省級二等獎。2019 年,黎妮代表湖北省高校師生參加由人民日報、國宣委舉辦的《時代新人說——我與祖國共成長》國家級演講比賽,獲國家級優秀獎;同年參加由湖北共青團舉辦的《百生講壇》演講比賽,獲省級“金牌主講人”稱號,并在第二屆國家民委科普講解大賽中獲國家民委系統二等獎。
圖片來源:黎妮 從民大到武大 談起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黎妮提到的最多的是以下三個關鍵詞:魄力、規劃、整理。 在黎妮身上,你可以看到她骨子里散發出來的魄力,敢于定下目標并義無反顧地向目標進發。 談及如何下定決心將考研目標鎖定在武漢大學時,黎妮的回答很是輕描淡寫,“我想考武大,那我就是要考上,我不會給自己任何的考不上的理由,首先相信自己可以,其次為自己的相信付出踏踏實實的努力,那么就能做到。”這樣輕描淡寫的回答背后并非逞能,而是黎妮在認真了解了地理因素、學校的筆試形式以及學風特色之后,綜合考量后做的決定。一旦下定決心,便把無用的顧慮拋之腦后,用踏踏實實的努力爭取成功。 黎妮的家人常常親切地稱她為“黎規劃”,她總是喜歡把宏大的目標分成一個個小目標,精確到每天每時的規劃。 小到平時的學習、專業證件的考取,大到考研,黎妮都習慣于進行長久而細致的規劃,她戲稱,好像做了規劃這件事情就已經完成百分之三十了。黎妮這樣理解做規劃的重要性:“如果在達成目標期間有幾天想偷一下懶,之前沒做過規劃,懶了就懶了也不知道懶了的后果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提前做過規劃,就會發現這兩天學習的進度都是空白的,也很明顯地知道自己差了哪些東西,然后在剩下的時間不得不多做一些把這缺失的兩天也補上來。” 在學習上,黎妮習慣于把零碎的知識點填充進一整張知識網,進行由繁入簡的整理。 黎妮最喜歡的學習方法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冗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歸類。她認為,思維導圖是一個把瑣碎知識點結構化的過程,一旦在腦海里構建了這樣一個框架,一旦看到一個知識點,就會輕松地聯想到它相關的結構化知識,也使復習的過程簡化。 知與行全面提升 黎妮表示,作為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拓寬眼界,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不能局限在本專業,更不能局限在課堂上,一定要多去歷練,努力達到一種內外兼修的水平。大學四年,她一直積極地參與各項學生工作,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比賽,不斷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擔任校團委宣傳部副主任期間,黎妮組建了未末工作室,主持制作的創意作品瀏覽量及轉發量突破最高記錄,創作作品被《中青報》及復旦大學引用。疫情期間,她制作的《心想一處》《烈》等加油視頻反響熱烈。在校期間,黎妮還擔任了學院文工團副團長:參與舉辦三屆迎新晚會、畢業生晚會等大型活動,帶領團隊在第三十四屆運動會健身操項目中出戰斬獲一等獎。
圖片來源:黎妮 學校的各項大型比賽中也常常能看到黎妮的身影:她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擔任《“族記”APP——民族文化推廣及民族產品交易平臺》項目的團隊成員,前期通過對花鼓戲、黃牛肉等民族產品進行調研了解具體情況,中期發放“消費者對民族產品與民族文化的態度”調查問卷收集資料,后期產出H5、新聞報告、短視頻等成果,最終獲評國家級獎項。她也曾在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擔任團隊負責人,前往雷山開展 《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新出路——以貴州雷山銀球茶傳播力研究為例》調研,最終獲得校級優秀團隊及校級優秀個人的稱號。 在校內開拓屬于自己的領域之余,黎妮也將目光投向校外,積累了大量的媒體工作經驗:疫情期間,她擔任了湖北省演講協會公眾號編輯,推送20余篇“戰疫”推文,單篇最高閱讀量達3000+。同時她加入了“指尖志愿——防疫抗疫”全國青年聯合工作小組湖北支隊,參與制作的抗疫視頻被《青春湖北》公眾號引用。趁著假期,她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電視臺《今日黔東南》任欄目編導,根據節目基調,參與節目前期策劃、采訪及后期制作等工作,參與創作的《廚師之鄉》《苗都客車站》等作品獲得較好的反響。此外,黎妮還參與了網易舉辦的青年傳媒人才培訓計劃,學習并運營個人自媒體。 談到令她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動經歷,黎妮向我們分享了她至今記憶猶新的一次演講比賽。那次比賽,黎妮榮幸地被選為湖北省高校師生代表參加演講大賽,所有參賽者都是由各省層層選拔出來的。回顧那次比賽,黎妮發現自己在演講過程中更多地在專注于稿件、演講的技巧、背景音樂、PPT等在她現在看來浮于表面的東西。比賽中有兩位選手讓黎妮印象特別深刻,他們在演講時都結合了自身的人生經歷來表達自己最真實自然的情感。直到那次她才真正意識到演講中內容的重要性,只有演講者結合自身真實的經歷和自身的真情實感,才能更深刻地打動觀眾,甚至有時可以拋開音樂等錦上添花的附加品,直接用最簡樸自然的情感打動觀眾。 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實踐中,黎妮不斷地填補自己的空白點,知行合一中全面提升能力。 熱愛可抵歲月長
參加全國高校青年師生演講比賽 圖片來源:黎妮 黎妮整個大學期間都保持著極其忙碌的狀態,但她仍然能在學業和這些比賽、社團活動之間找到平衡。對此,黎妮表示:“如何找到平衡,最重要的還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你不能隨波逐流,比如你看大家去參加比賽你就去參加比賽,看別人做什么事你也跟著做什么,這樣是不行的。保持平衡的關鍵就是你要清楚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 黎妮一直保持著清醒的姿態。她知道自己準備考研就努力保持一個不差的成績水平,她也清楚自己不會因為即將考研就割舍熱愛的文工團,所以即使面對沉重的復習任務和繁忙的工作,她也竭力規劃分配好自己的時間。“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要擺脫一種隨時被別人牽著走的狀態,掌握自身的主動權。從客觀上說來,沒有什么是不能平衡的,畢竟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且仔細想一想其實我們更多的時間是花在了去思考如何平衡這個點上,而不是花時間去平衡他們。”黎妮堅定地說到。 就社團來說,黎妮認為在大學期間加入一個社團是很必要的。回首大學四年,她發現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在文工團結識的,同時她也特別感謝在文工團的這段經歷。從大一新生入學進入文工團直到大四畢業,一路走來,文工團貫穿了她整個大學始終。數不清的熬夜排練,無數次在地上摸爬打滾,“文傳出品,必屬精品”也成為了她心底最鮮亮的那抹底色,指引她向自己的目標砥礪前行。
參加2017級畢業生晚會 圖片來源:黎妮 “真的很感謝民大,民大給了我很多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就個人發展而言,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樣你才不會在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上浪費你的時間。其他的就都交給自己就好了,盡量地享受這種忙碌的過程。人生其實就像一輛列車,一直在往前走,有時候我們很向往未來,向往未來的同時又會很懷念過去,但往往會忽視自己的現在,所以我就想說走好現在的路就好了,不管對和錯。最后的最后,我想對大學四年的自己說:你辛苦了!想對學弟學妹們說:不要多想,立馬去做,盡管去做。”
責任編輯:祝雅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