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年華一定要與家國夢想同頻共振。”這是她在西部計劃出征儀式上發表的感言,話語雖簡短,卻飽含對祖國的深情。在部隊里,她特別能吃苦,主動向班長要求加強訓練,多次獲得表彰;在學校里,她特別能奉獻,擔任過班長、兼職輔導員等職務,在學生工作中游刃有余。

她就是文傳學院的在讀研究生于寧,也是我校2022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從本科畢業后參軍入伍4年,到研究生期間參加西部計劃,她以腳踏實地的行動真正踐行了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于寧的記憶里,身邊的黨員模范總是身先士卒,他們身上凝聚著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深沉力量,這在于寧的心里深深根植了對黨的向往。大一剛入學時,她便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考核如愿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她說:“黨員的身份不只是一份榮光,更是一種責任,只有牢記初心,才能真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初入大學,原本有些“社恐”的她本著為同學服務的初心,主動承擔副班長一職,并將學生工作做到細微處,“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她責任心強,學校和老師安排的工作總能第一時間完成;她熱心助人,是同學們遇到困難時的“定心丸”。提起和同學們的關系,于寧笑著說:“我很喜歡和大家打交道,他們有問題也會來找我出主意。”
在她的本科就讀院校河南大學百年校慶期間,于寧作為接待組的成員,把繁瑣的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條,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稱贊。在與優秀校友的交流中,于寧深受觸動——有些校友盡管已是行業里的“成功人士”,依舊保持著謙遜樸實的作風,“這是很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品質”。
在大學里,她先后獲得了河南省優秀學生干部、河南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回顧過去的經歷,于寧心中充滿感恩。作為“過來人”,她深感任何時候都不能“躺平”,要抓住每一次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多看些好書,多做些實事。堅持鍛煉身體,培養良好心態,永遠保持積極向上,是于寧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她最真實的青春寫照。
2015年,當同班同學還在考研升學和應聘工作的選擇中徘徊時,于寧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參軍入伍,從此開啟了軍旅生活。那時她也沒有想到,這身軍裝一穿就是四年。

部隊生活帶來的巨大落差感無數次令她感到崩潰,好在內心那股不服輸的勁戰勝了所有的怯弱和恐懼。體能訓練跟不上,她就追著班長要求單練、加練;心理壓力大,她便嘗試多種方式自我排解。“來到部隊就是為了吃苦受累奉獻青春的,經歷痛苦才能有所成長”。
誰說女子不如男,努力可以造就軍中花木蘭。入伍第三年,于寧參加所在單位的“四會”政治教員比武,因為成績優異被推選到上一級繼續參加比武。那次比武的人員大多是軍隊干部,于寧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戰士之一。參加比武之前需要進行半個月的實訓,每天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繁瑣的教案細節,于寧也有過退縮的想法,但集體榮譽感時刻督促她全身心地投入準備。每天早出晚歸,一遍遍地打磨自己準備的內容,終于“熬”到了比武的那天,她憑借穩定的發揮斬獲了高分。回顧那次經歷,于寧很慶幸自己堅持到了最后:“在按部就班的訓練之外,還要走出舒適區,才會有更大的成長。”
在訓練之外,于寧還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長期擔任部隊宣傳工作。她先后在部隊通信話務、連隊文書和機關宣傳科等崗位工作,并兼任旅新聞報道員和旅史館解說員,在部隊內部網站發表了多篇文章。新聞工作是于寧在部隊里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她也因此有機會深入了解身邊的優秀戰友,向自己的內心輸送強大的動力。
部隊的寶貴經歷不僅錘煉了于寧過硬的本領,也磨礪了她堅韌的品質,更讓她收獲了團結互助的戰友情。四年里,于寧始終以金一南教授“做難事,必有所得”的格言鞭策自己,刻苦訓練、迎難而上,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成為了部隊里的優秀榜樣:基地黨代表、優秀義務兵、優秀士官…面對各種耀眼的榮譽,于寧謙虛地表示,其實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它們只是對我的一種激勵”。
2019年,于寧告別了朝夕相處的戰友,回到了學習主戰場,考入中南民大繼續深造。研究生期間,于寧依然不減奮斗熱情。考慮到自身學生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她報名競選了學院本科生兼職輔導員。工作細致踏實的她深受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后來,文傳學院2020級專碩學生黨支部召開拆分大會,新的組織委員人選尚未確定,原黨支部書記和另一位支委不約而同地推薦了于寧。“于寧愛黨愛國,而且工作認真負責,我覺得她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支委徐靜雯這樣評價。
在學校之外,于寧也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去年暑假,她前往湖北廣播電視臺實習,收獲頗多。“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專業的媒體單位實習”,這次實習經歷讓于寧認識到,要創作出一篇優秀的新聞報道,不僅需要扎實的文字功底,更要胸懷社會責任感,深入到一線去挖掘事實真相,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
今年二月,于寧的家鄉河南許昌再次發生疫情,放假回家的她剛剛放下行裝,就加入了社區疫情防控的隊伍。她與志愿者們每天都駐守在村口落實封控管理政策,協助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工作,還要到各家各戶逐一排查,嚴格地記錄實際情況。在于寧心里,志愿服務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傳遞一份愛心,把溫暖與美好贈與他人。
在民大的探索,也使于寧對西部地區的建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四月,她看到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政策宣傳,在仔細閱讀相關文件后,她決定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家人得知此事后都勸她要慎重,但看到于寧堅持追求心之所向,他們最后也轉變了態度,對于寧所做的決定表示支持。

憑借豐富的經歷與真誠的態度,于寧順利通過西部計劃的遴選,成為了民大2022年西部計劃志愿者隊伍的一員。談及自身優勢,于寧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身體素質、家國情懷,一面是物質條件,一面是精神追求。她告訴自己,奉獻不能空喊口號,唯有實干才能振奮人心。
選擇西藏作為服務地,其實是于寧的“有心之舉”。在部隊時,于寧就有過支援偏遠地區的想法,“到一個比較苦的地方去磨練”。她想在一年的服務期結束后,做更多對基層發展有意義的事情,助力鄉村振興。
十年時光的沉淀,讓于寧褪去了青澀,成長為一名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順時不驕不躁,逆時不氣不餒”,她想以自己的座右銘寄語即將入伍的同學,祝愿他們擁有充實而美好的軍旅歲月。
如今,于寧與西部計劃的伙伴們整裝待發,即將奔赴下一場山海,以深沉厚重的情懷與腳踏實地的行動,建設美麗西部,奏響青春樂章!
(文 余丹蓉/圖 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