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七月,是追夢支教團與蘄春的約定,變的是前往當地的志愿者,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初心。
各司其職,有備而來
2022年7月2日,中南民族大學追夢支教團51人乘坐大巴車從武漢分別前往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漕河鎮芝麻山中心小學和田河中心小學,開展為期21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全員身穿印有“志愿我心,快樂同行”的志愿服,佩戴校徽與團徽,整齊劃一。此次志愿活動由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團委書記龔觀帶隊,與隊長黃筱菱、葛佳鈺、曲文娟統籌安排支教活動的具體事項。
在出發前,支教團就已經相繼開展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體能訓練、必備物品統計等工作,確保志愿者能夠快速進入角色、克服高溫天氣、適應住宿環境;志愿者也提前針對本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并根據課程組、宣傳組、生活組的組別分配,與小組成員共同做好了教學課表的制作與協調、日常記錄與特色活動宣傳以及后勤保障的前期工作。

據悉,中南民族大學追夢支教團隸屬于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自2015年成立以來,全校各年級、各專業近四百名同學參與了支教活動。
多維兼顧,繪聲繪色
為促進小朋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次支教課程教學內容以語數英等基礎課程為主,物理、化學、音樂、美術、歷史、地理、中華文化為輔,再加之象棋、五子棋、中國舞、手語、折紙等興趣班課程共同組成。課堂上,志愿者們會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索星系,遨游外太空;會一起埋下向日葵種子,待它發芽;會懷著“小蘇打還能把氣球吹鼓起來?隱形的墨水也能寫出字?”的疑惑探索化學的奧妙;會一起跟著節拍收腹、抬頭、目視前方,雙臂自然打開,跳一支中國舞……

7月7日(七七事變),支教團高度重視。芝麻山中心小學志愿者通過“視頻+演講+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身臨其境感知戰爭殘酷,從而敬畏生命,珍愛和平;田河中心小學的志愿者則從地理、歷史、美術角度形象化展示戰爭中先輩們前仆后繼,不畏犧牲的果敢,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
重點突出,妙趣橫生
此次支教活動中,芝麻山中心小學側重于綜合素質教育。為此,志愿者在第一周準備了趣味運動會,包括南水北調、螃蟹過河、跳房子、背對背起立在內的多項活動,提高了孩子們默契合作、團結互助的能力;第二周舉辦了“唱響芝麻山”合唱比賽和“我是小小馬良”百米畫布活動,在對《國家》、《倔強》、《稻香》等曲目的吟唱中和畫筆涂畫布中,培養小朋友們的美好品質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第三周推出由JA China贊助的“我們的城市”職業課,由志愿者扮演餐廳老板、銀行柜員、新聞記者,幫助小朋友們打破職業偏見與隔閡,樹立職業理想和社會責任感。

田河中心小學則側重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們組織執行“心益計劃”,開展成長知識教育講座,成立“一對一”心理輔導小組,為小朋友們搭建了良好的心理咨詢平臺和溝通橋梁。
聯合教育,齊心護航
在本次支教活動接近尾聲時,支教團所有成員進行了家訪,實現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高效聯合,也收到家長和學生們的反饋。
家長向我們坦露,自家的孩子以前比較內向,但在參加了這次支教活動后,更加陽光了,也更愛笑了。
在臨走時,志愿者的桌子上堆滿了小朋友們寫的感謝信與親手折的百合花。
芝麻山中心小學的志愿者韓思琪表示,“上課”“起立”“老師好”是他們送給自己最美的三行情詩;姚長本常會在辦公室座位上發呆復盤,心里想:“如果當時我這么講,效果會不會更好”;賀宇航說,希望孩子們記在心里的不止有看起來跟脫口秀、說書一樣的課堂,還有“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修行之道。
田河中心小學的支教隊員劉蕊說:“我意識到教育是一條拉得很長的戰線,小朋友犯錯很正常,但需要我們一步步引導他們學會自省。”其他隊員也感慨那段一起燒火做飯、團成一堆寫推文、頂著三十七度的高溫拍攝、為剪輯思路爭得面紅耳赤的日子,令人難以忘懷。
這個七月,有三尺講臺的真知灼見與臺下的“連環三問”;有辦公室里的單獨談話與教室里塞給志愿者的檢討書;有閑談中的家長里短與棋盤上的稱兄道弟……下一個七月,再會。
(圖文來源:追夢支教團 采編:李蓉 桑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