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芳、顏晗)陳怡,是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同時她也是一名退伍軍人。陳怡家住河南省開封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主動到開封市示范區城西辦事處漢中社區報到,成為了一名社區防疫志愿者。
上陣父女兵,退伍不褪色
陳怡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其祖父、父親都曾是軍人,祖父還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由于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祖父與父親的熏陶,陳怡一直以來就有一個軍人夢。2014年,她終于如愿以償進入部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2016年退伍后,陳怡決定繼續學業并如愿考上研究生。疫情期間,陳怡的父親作為一名黨員,主動下沉社區做志愿者。陳怡每天在家密切關注與疫情相關的新聞報道,看到新聞中不畏生死不計報酬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陳怡認為自己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在國家有恙人民有難時應該挺身而出,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陳怡毅然緊隨父親的腳步奔赴社區加入了抗疫的隊伍。2020年2月1日,陳怡正式前往社區報到,成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陳怡從小長在外公外婆家,與外公外婆有著深厚的感情。如今外公外婆年事已高且身體不好,為了不讓老人擔心,陳怡當志愿者的事情一直瞞著外婆。外婆學會使用微信后,會時不時給陳怡打視頻電話,為了不被外婆察覺,陳怡只能狠心地不接電話,回到家中后再回撥電話騙外婆自己在上網課或者在看電視所以才沒接。陳怡的父親是黨員,也曾是軍人,因此他特別支持陳怡做志愿者,他認為軍人退伍不能褪色,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軍人就應該沖鋒在前,毫不退縮。陳怡的母親一開始不太支持,畢竟陳怡是家里的獨生女,疫情又來勢洶洶,做母親的自然不愿意女兒暴露在危險之中。但是當她看到新聞中許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年輕的90后,有的甚至比自己女兒年紀還小,她逐漸理解并支持陳怡的決定了。
志愿工作有苦有甜,堅守“疫”線不埋不怨
陳怡剛開始志愿工作時,正是疫情十分嚴重的時期,防護消毒物資緊缺,只有在小區內入戶排查的工作人員才能穿上防護服,其他崗位的志愿者沒有防護服、護目鏡,只有k95或普通外科口罩。即便如此,陳怡未曾退縮,依舊每天六七點就起床按時到崗。陳怡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社區門口的防疫卡點為進出的小區居民測體溫、掃健康碼,排查有武漢旅居史的返鄉人員、對小區進行消毒以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藥品食物等。
冬天的開封氣溫非常低,時常有降雪。陳怡和其他的志愿者們的每日三餐只能在防疫卡點的帳篷里草草應付,有時是盒飯,多數時候只有泡面。并且由于室外溫度太低,盒飯經常都是涼的。即便條件艱苦,陳怡也從無怨言。
一次在陳怡值班期間,一位母親十分著急地前來求助,原來她正在讀小學的兒子患有哮喘病,而家中的藥已經用完。小男孩此時哮喘發作,半小時內必須服用哮喘藥。而當時開封市已實行交通管制,陳怡和其他的志愿者們只能穿著防護服,騎著共享單車去藥店買藥。但是許多藥店已經關門了,陳怡騎行了很遠才找到了一家尚未關門的藥店。買好藥后急匆匆地返回,小男孩服用后哮喘得到緩解。此時陳怡才發現由于騎車時太著急,防護服從她的胳膊處裂開了一大片,早已失去了防護作用。陳怡并未埋怨,反而因為幫助了這個小男孩而感到開心。
在做志愿工作時,小區內大多數居民都能按照要求居家隔離不外出,但是也會出現極個別不愿意配合工作的人。小區內有一位30出頭的男性居民,其父親有武漢旅居史并已確診了新冠肺炎。在確診之前,該男子已與其父親接觸過。按照要求,該男子應該嚴格地進行隔離不得外出。但隔離期間該男子不顧勸阻,幾次三番試圖強行外出,并且態度惡劣。最后陳怡和其他志愿者給該男子做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思想工作,才將該男子勸回。
陳怡一直堅守在社區,久而久之,也帶動了小區其他的一些居民,他們也報名成為了志愿者。有的熱心居民看著志愿者們天寒地凍還在為小區服務,從來沒能好好吃頓熱乎飯,于是將自己家的水果、香腸等送給志愿者們。
從不言棄,是疫情面前最好的態度
陳怡還不是黨員,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對于像她這種主動請纓的志愿者,都實行彈性工作制,對于工作時長和工作內容都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陳怡還是堅持每天很早就去社區報到,河南的二月份也是寒氣逼人,下雨等天氣條件使防疫工作尤其造成很多困難,但為了讓大家安心、讓大家放心,陳怡依然堅守崗位,為居民測量體溫,檢查通行證,為小區進行消殺滅菌等等,在一線的工作,她沒有一項缺席,更沒有因為寒冷、饑餓、居民不配合等困難退縮,平時每天6個小時在崗,人少的時候在崗時間更長,認認真真一刻都沒有松懈,嚴格的對待每一天的工作。
其實,志愿者也是血肉之軀,她也會冷也會害怕,陳怡表示自己在知道有些居民其實接觸過武漢歸來人員時,心里也會后怕。但她在防疫期間沒有選擇退縮,她表示每天完成任務之后,滿滿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在她的身上,真正地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當被問及對此次志愿者活動的感受時,陳怡同學說:“在以后我還是會堅持參加志愿者活動吧,因為學校不只教我們知識,最主要的是我們慢慢長大也成為了社會的一份子,要擔當起身上的使命和擔當。都說軍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雖然我退伍了,但是我在部隊的光榮傳統也是終身難忘的,這就使我時刻準備在需要我的時刻,我要沖在第一線。所以這次也是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是我夢想就是成為黨員,所以我要用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在擔任志愿者期間,陳怡還要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2月中旬,學校網課正式開始,為了不耽誤志愿工作,陳怡都是提前到場開始工作,然后到點就用手機和耳機在遮陽傘下面上網課。為了防止有人趁她不注意進入小區,她只能站著上課,不敢坐著,以便及時應對突發情況。上完課,陳怡又繼續將時間都投入到志愿服務中,有時候因為志愿者工作比較忙,學習也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但陳怡同學從來沒有放棄。她抽時間向老師和同學們請教白天耽誤的課程,利用晚上時間補課,完成課業任務。盡管特別辛苦,但她憑借自身的毅力堅持了下來,而她的努力與不放棄也是值得的。防疫工作在國家與人民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3月28日,陳怡所服務的社區正式解封,這也意味著陳怡接近兩個月的志愿服務工作也進入了尾聲,她也終于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在自家的書桌前安心認真的聽網課。
我們都深知所有的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所有的防疫工作都該得到理解,尊重和敬佩。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陳怡同學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與社區其他疫情防控人員一起,肩負起了整個社區安全穩定的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在戰疫的征途上,病魔終將被驅散,勝利的微笑盡情綻放,從來沒有一個春天如此特別,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