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爽)2020年2月23日,武漢的大門在疫情重壓下緩緩關上,隨之而來的,是全市人民生活的劇變。在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同時,一群武漢人也勇敢的站在了守護武漢的最前線,他們就是活躍于各社區基層的志愿者團隊。不同于醫護人員,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醫療救治訓練,但他們擁有的是青年擔當、是家國情懷、是特殊時期的人間大愛。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研二學生夏靚,就是這樣一位在疫情期間心系人民群眾,服務基層社區的優秀青年。
焦慮隨疫情蔓延
“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看今天的新增確診人數。焦慮卻無能為力,就像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等待。”這是家住在疫情最嚴重地區武漢的夏靚在武漢疫情最嚴重時期的心情記錄,也是同時期大部分武漢居民的心理寫照。管制進一步升級吹散了往日這座城市大街小巷的煙火氣息,取而代之的是在抗擊疫情工作中活躍于群眾之間的基層工作者。對于大多數第一次面臨這種程度管控的群眾來說,生活受到影響是必然的,商超不再對個人開放,只能以社區為單位進行集中采購和分發,而由于基層工作人員缺口的存在和居民人數眾多,日用品采購的訂單管理、購買記錄、商品轉運和配送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生活的不便伴隨確診人數的終日上升,一種恐慌和焦慮氣氛在社區居民之間持續發酵。
投身社區工作,化焦慮為動力
在得知自己所在的社區人手不足之后,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夏靚主動申請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和本社區的二十多名志愿者一起組成了疫情期間社區基層最勇敢最有擔當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新力量的加入為基層抗疫工作分擔了很大壓力,人手不足的問題得到了緩解,本應安心居家的他們,冒著風險走出安全區,成為了社區之間最堅毅的逆行者。提到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內容,夏靚總是輕描淡寫的在自己的工作日記上記錄下來,從三月初提出志愿者申請到四月中旬武漢解封,社區的大事小情,她都積極參與其中。同時擔任社區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她承擔了大量的社區工作,定期為居民發放疫情防護用品、配送愛心菜、服務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門排查體溫、商超訂單配送等等,社區工作是辛苦的,出門之前戴上兩層口罩也很難緩解自己對于感染風險的擔心,每天工作結束之后全身酒精消毒,每天這樣都要被噴醉了,夏靚和志愿者同伴總是在工作的間隙這樣開著玩笑。她說驅散疲憊的最大寬慰,就是社區居民的包容和理解,雖然志愿者的人數一直在增多,但由于工作的繁重,工作細節上出錯也在所難免,社區居民也理解他們工作的不易,從來沒有責怪和抱怨,他們知道這些可愛的年輕人身上承擔了多大的社會責任。夏靚回憶到,當自己真正參與到了社區工作中之后,焦慮的情緒反而被驅散了很多,因為自己看到了都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砥礪前行。“每天和志愿者一起工作,再看到新聞里全國對武漢的幫助,感受到幫助真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在于精神上的支持。”夏靚說,自己作為志愿者做的事情相較于一線工作者的風險和工作強度都要小很多,但是她知道同樣是為了疫情的好轉,每一個人都在竭盡所能的一起努力,期盼著同一個結果——戰勝疫情。
“小我”與“大家”共命運
在這次災難面前,青年志愿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們在災難中逆行走出了一條與人民群眾和國家利益相一致的道路。夏靚同學表示,參與到志愿工作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與社區、城市甚至國家的共同命運,做出個人努力讓她認識到個人面對國家危難不再是無能為力,每個人都有能力在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國家安全的公共事務中分擔一份責任。中南民族大學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志愿者們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當代青年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