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田慧珍 攝影熊英)3月8日,我院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答辯于文一樓119會議室順利開展,本次答辯共有28個團隊參與,我院張賢平教授、王同舟副教授、王江蓬老師擔任評委。本次答辯分為項目展示和評委點評兩個環節。28個團隊通過PPT講述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對本次實踐中的前期準備、問題困惑、總結收獲等內容進行展示,分別呈現了以民族文化、非遺傳承、鄉村支教、疫情防控、傳統年味等為主題的實踐成果。在項目負責人展示完畢后,三位評委老師從多角度、各方面對同學們的實踐成果做出了評價與指點。

張賢平教授指出,同學們的語言表述應當更為準確,實踐調查需要更加深層。他表示:“社會實踐的項目名稱要注意指向明確。在進行實踐答辯時,不僅要呈現團隊的實踐結果,還要描述自己的實際做法;不僅要指出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還要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不僅要提出想法,還要擺出支撐材料。”

王同舟副教授主要針對實踐報告書的細節問題提出了建議與要求。他指出:“對于在實踐活動中所做的工作,同學們應當先分類、再描述。實踐的重要成果需要在報告書里得到明顯的展現,這樣才能讓人清晰地了解到你們做了什么事情、怎么才能做好、取得什么效果。”王江蓬老師說:“同學們的資料的收集要更加完備、嚴謹,除了二手資料的收集之外,還要通過采訪等方式來收集新的一手資料,從而獲得更為準確的實踐成果。”他還對同學們的項目羅列方式提出了改進建議,希望同學們能將工作的主要內容、重要信息、核心成果放在報告書的顯著位置。
本次實踐答辯活動的開展,提出并解決了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進一步完善實踐活動各個環節提供了相應指導和改進方向,促進了我院學生日后的社會實踐工作更為完備、更有成效。